English

沙坡头的魅力与辉煌

2008-09-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在宁夏中卫,有一个闻名世界的5A级旅游景点:沙坡头。现在,它还是“国家沙漠体育公园”、“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考察,当地正在修建以沙坡头命名的支线机场。

在那独特的治沙景观里尽兴游玩的许多游客未必知道:这里的铁路,竟是世界上穿越沙漠线最长的铁路;这里诞生的治沙

经验,竟被西部许多风沙区学习借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中卫固沙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沙坡头本不是旅游景点。沙坡头原来只有沙的黄色,没有树的绿色。那里原来只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大沙丘、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是包兰铁路的兴建给那里带来活力,是中卫固沙林场的创立给那里抹上了绿色。世界上第一条在流动沙丘上铺设的铁路,就在这里穿越腾格里沙漠,总长达55公里,前无先例,迄今仍是世界纪录。当初,设计者认为,它的寿命可能不会超过30年。苏联专家也曾断言:30年后,铁路将被沙漠彻底掩埋。然而,自1958年8月1日全线通车以来,整整50年过去了,包兰铁路仍在正常运营,通过的车辆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最初,通车只有7.5对;现在,已增加到55对,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都超过亿元。

是沙害没有危及铁路?是苏联专家的预言毫无依据?不是。中卫固沙林场老场长张克智和现任场长林庆功告诉记者,风沙肆虐时,滚滚黄沙曾冲过中卫城边的沙梁桥,甚至危及到全城的安全。铁路通车之初,铁路防护体系尚未形成,黄沙漫上铁轨、致使火车运行中断的事曾频繁发生。1958年,一场七级风后,竟在沙坡头路基上形成厚达611厘米的舌状积沙。1959年2月中下旬的20天内,黄沙竟使9列货车停运。铁路职工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到铁轨上清除积沙,艰难地把一筐筐黄沙抬下路基。

经过几代治沙人长期不懈的探索,包兰铁路两侧密集的格状流动沙丘上终于建起了“五带一体”的防护体系,完成了人进沙退的壮举,解决了世界性的治沙难题。1986年,黄沙最后一次冲上铁轨后,便被彻底制服了。即使此后又遭遇了特大强沙尘暴,铁路仍旧安然无恙。近二三十年来,包兰铁路再没有因黄沙阻路而停运,因为固若金汤的防护体系,已经有效地阻挡了铁路两侧的流沙。1988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4年,中卫固沙林场又荣获“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媒体都对这里的治沙成果给予极高的评价。有60多个国家的专家慕名前来考察学习。“沙坡头治沙模式”在西部许多沙区也得到了推广。中卫市的群众也积极投入治沙战斗,硬是逼退了不可一世的沙害,夺回大片良田。

现在,沙坡头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由原来的不足1%增加到42.6%,植物由原来的25种增加到453种,野生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分别达到184种、400余种、800余种。许多在宁夏乃至西北绝迹多年的稀有动物,也在沙坡头露面了。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那里的风沙日,平均每年减少了208天。

在流动沙丘上兴建的果园,常常散发出迷人的清香,每年都酿造着甘甜,贡献着财富。

宁夏新形象

穿越几十公里流动沙丘的铁路,居然几十年畅通无阻:沙坡头创造了炫目的辉煌,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