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2008-09-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我有话说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项功能。如何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湘江之滨、衡山之麓的南华大学,就这个问题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邹树梁教授。

记者:听说您有一

个观点,高校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怎样理解?

邹树梁:我认为,一所高水平大学要能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就是要站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前沿,解决大问题,奉献大智慧,作出大成果。下得厨房,是指高校要放下架子,主动深入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农村、基层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创造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高校的科研技术人员既要潜心在实验室里开展科学研究,当好“大家闺秀”,又要善于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深入实践,为人们解决具体问题,当好“厨娘”。我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期间走访了英国多所知名高校,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看其融入社会的深度与广度。与社会结合得越紧密,学校的发展越快。

记者:高校要为地方服务,最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邹树梁:观念问题。从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提出大学教育应当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到目前为止,在高校为地方服务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自命清高,不屑“下厨房”;或缺乏自信,不敢“下厨房”;或害怕吃苦,不愿“下厨房”;或信息闭塞,不能“下厨房”。因此,高校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打破保守的观念,树立社会服务意识。

记者:南华大学是怎样做的呢?

邹树梁:第一,外建基地。校地(企)合作基地是高校与地方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南华大学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主动为地方和企业服务,并派老师和学生到这些单位现场考察,掌握第一手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校还在华菱集团衡阳钢管公司、岳阳景达生物公司、广州康采恩医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产学研结合创新基地,为对方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研发、管理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第二,内搭平台。包括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团队平台和政策平台。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根据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整合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拥有和新成立多个科研平台: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所、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学校以核类相关学科为龙头,以学校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为基础,面向社会需求,成立了多个高科技企业。我校瑞尔康公司研制开发的“瑞尔康环保防氡乳胶漆”产品技术获得国防科工委和省部级嘉奖。我校教师依托核领域研究成果研发了“钢水液面控制仪”,该产品替代了法国的同类产品,每年为国家节省上亿元的外汇开支。近两年来,南华大学聘请院士8人,引进获得博士学位者100余人,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内外结合。学校与地方之间必须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对方科研、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2008年7月,南华大学与衡阳市政府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衡阳市有关单位签署了8个技术转让和创新的具体合同,做到基地出题,平台答题。平台有戏,基地唱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