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盐城师范学院:地区发展的人才摇篮

2008-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黄海 我有话说

在教育活动中重视以学生为本,努力把学生培育成“用得上、干得好”的优质人才是盐城师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

(一)

上世纪80年代,盐城师专就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师范、二年、农村”的培养模式,坚持走“农科教一体化”的路子,在全国产生较大

影响。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该校召开全国师专“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场会,师范司领导给予学校的评价是“路子正、方向明、管理好、质量高”,并评价盐城师专是当时“全国同类高校中办得较好的几所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盐城师专实现了由传统的高师课程体系向主辅修、主选修制课程体系的转变。90年代中期,为适应农村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学校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加了素质课程的比重,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第二次转变。

合并建院以后,该校依据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构建了由通修课程、专业课程、素质课程和活动与实践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既突出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兼顾了学生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该项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为适应近年来如火如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该校进一步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在该校召开了实践教学工作会议,与会领导与专家对该校实践教学体系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人才素质要求,建院以来,学院每年举办一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大学术论文竞赛、电子科技制作竞赛、网络技能竞赛等操作技能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年一度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踏着新四军的足迹”的寻英访烈活动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服务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理想、锻炼身手、施展专业技能。该校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受省级以上表彰。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活动,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目前,该校共有86个社团,会员人数近万。“黄海潮”文学社获江苏省“优秀社团”和“全国大学生百强社团”称号;网络协会、绿色先锋、新女性协会、读者协会、方正学社等社团及其活动均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近三年来,该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277项。由该校学生组成的盐城市保龄球队,先后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多项冠军。由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该校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学校多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该校已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本专科毕业生近6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盐城基础教育战线,该校就有610名校友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称号。

(二)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大陆海岸线和全国面积最大的沿海滩涂。为适应国家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需要,盐城师院把参与沿海开发作为增强创新活力、服务区域发展、优化办学特色的重要着力点。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校教师先后出版《江苏滩涂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盐城滩涂开发研究》等学术专著,开展了沿海开发的战略和策略研究。学院新近建立的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重要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心研究人员组织赴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开展调研,积极为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

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院为非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和素质课程,强化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针对性,使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一步受到社会广泛欢迎。江苏春兰集团、森达集团等数十家著名企事业单位均把该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储备库。扬农集团专门在该校设立了“扬农奖学金”,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实验室”是江苏省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内惟一以“滩涂”命名和研究对象的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该实验室汇聚了校内多个学科共4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研究开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6项(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横向基金2项,校级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4项)。2006年,学校租赁大丰市7000多亩滩涂作为实验基地。目前,该基地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海洋滩涂耐盐植物开发及集成应用技术”项目中“苏北耐盐海水植物新品种筛选培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研究。

为了加强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学院申请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已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相关人员还参与了江苏省环保厅重点招标项目“水体微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依托电气技术研究所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展科研的学术团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向太阳能、风能发电等领域延伸,可为盐城市正在建设的全球最大的100万千瓦沿海风能发电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学校还重视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优势,积极参与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建设,并协助盐城市申办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成功,被中共盐城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2004年以来,该校倡导和发起了盐城市“百名教授与企业挂钩”活动,并先后组织了54名专家教授分赴全市42家重点企业进行挂钩对接服务,并为周边南通、淮安、宿迁等市的数十家企业开展了技术服务,仅为江苏伯乐达集团提供的技术服务,每年可创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走过50年发展历程的盐城师院正张满风帆,坚持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之路,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