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这几样”到“每一样”

2008-09-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我有话说
“我最欣赏的‘无障碍设施’之一,就是这儿的提款机。”走在奥林匹克公园里,我国首位残奥会盲人注册记者杨青风的话让记者颇感意外。细看被青风表扬的提款机,除了键盘较大、图文镌刻较深、高矮“平易近人”外,似乎没有太多的特别设计。来来往往的取款者中,倒是健全人居多。“它好在哪儿呢?一种设备,残健共享――肢残者够得
到,盲人摸着清楚,健全人用着也顺手。这多贴心,多节约资源!其实残疾人不只需要专用辅助设备,也需要共用设备上的体贴入微啊。”

细一琢磨,青风的话还真有道理。

近些年来,北京乃至全国的无障碍建设发展迅速,无处不在的盲道、无障碍卫生间、地铁里的“爬楼车”、故宫和长城的“垂直升降机”……各种辅助设施极大地便利了残疾人的生活。可是,辅助设施毕竟只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与共用设施打交道。如果每样共用产品从设计之初,就能自觉运用兼顾差异、平等共享的理念,通过细节上的改进便利残疾人,那么,无障碍建设就能增强生命力,更好地被市场接纳,“全面无障碍、全民无障碍”的生活也就触手可及了。

其实,打动青风的,是“提款机”背后以人为本的深层理念。比无障碍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无障碍观念建设,是超越了操作层面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惠及包括残疾人、老幼病弱在内的所有人。正如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所言,“人人都会老,支持无障碍建设也是在支持自己的明天。”

让人欣慰的是,尊重差异、残健共享的理念正在我们的社会全面深入人心。在日前开幕的“2008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无障碍产品中很多都着眼细处,考虑周全,体现了浓浓的关爱与用心。“无障碍用具,过去只是轮椅、助听器、假肢等几样,现在仅我们公司经销的产品就达2000多种。”一位销售商这样说。让我们期待更好的明天,希望到那时,“无障碍”的设施不仅涉及千样、万样,而且是“每一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