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适:现代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版本

2008-09-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力 我有话说

高远东先生将鲁迅精神比做“药”,把胡适思想看成“饭”。饥饿的民族最急需的是“饭”,但不要忘了,鲁迅这副“药”,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对鲁迅与胡适,或许当如是观。

每一个人的存在方式都具有独特性,然而这种独特性正是存在的呈现方式。孙郁著《微笑的异端――影像中的胡适》对胡适独特的生存方式的阐释,不但显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而且提供了现代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版本。

胡适存在方式的基本建构一是事业,二是家庭。从事业上看,胡适在“五四”中国社会转型期,是向旧文学发难,倡导文学改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他又是较早运用西方科学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及对《红楼梦》的考证,都采用杜威的实用主义,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微笑的异端》一书给予较高的评价:表现出“实实在在的哲人的智慧,用最明晰的句式,表述深切的思想,不取宠于庸众,不媚俗于贵族”,呈示出“我们文化中稀有的品格”。在后来的学术生涯中,胡适一直坚守实用主义研究方法不动摇,这种近于迂的固执其实却包含了对科学精神不可动摇的信仰。

胡适更大的贡献是在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方面。他提倡民主科学,积极倡导白话文,掀起文学改良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之无愧的引领者之一。他还身体力行进行白话诗的创作,直接参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建设。正因为他有了这些学术与文化方面的贡献,才使“他的名字纠缠着现代中国史,纠缠着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读中国的‘被现代化’史,这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对胡适灵魂现代性的一面,《微笑的异端》一书给予高度评价。

在婚姻家庭上,孙郁却有另外的看法。当年胡适从美国寄给母亲的信披露,他自述于旅美留学期间曾有一志同道合的同窗女友,已经与江冬秀订婚的胡适很倾心于她,在选择的两难之中,“胡适感到,对自己而言,无论怎样的选择,心灵都不会安宁。”于是只好忍痛割爱,应承了“这门由母亲包办的婚姻”,娶了根本不懂他的旧式女子江冬秀为妻。与她携手共同“创造了一种半旧半新的家”,“沿着时间隧道,一步一步走着,一点一点麻木着,以此了却一生的梦。

旧式的中国人,大多逃不出这样的劫运,只不过人们的痛有深浅而已。”事业上的锐意进取,坚持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上的传统保守态度,形成胡适文化性格的两面。

胡适的存在价值显示着现代中国人生存的版本:他们一生努力开拓理想的生存方式,而自己却要肩负黑暗的闸门,注定与旧社会同归于尽。他们的信仰和追求是属于现代的,个人命运却是滞留在旧时代的。他们的思想受理性束缚,情感却受旧礼教的支配,它显示的正是“五四”时期“旧式中国人”的存在状态。

孙郁认为,胡适的呐喊因为有着家国的双重苦痛,所以更有震人心魄的力量。透过个人情感来解读一时代的文化现象,更使人感到:任何现代理性,倘若缺少情感和体验作根基,都是不能成立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适的存在方式显示的正是“五四”以来现代国人的存在状态。

《微笑的异端――影像中的胡适》

孙郁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