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探析

2008-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霍功 我有话说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道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增强大学生思想道

德建设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仍然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说理论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那么实践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把政治理论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理论付诸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升华道德境界,从根本上巩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实际效果。

第二,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承是继承和弘扬前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是在充分汲取原有成果中有益养分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发展和新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创造新的工作载体、工作方式和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互动发展的辩证关系。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凝聚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以及生命的理性认知,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时代的产物,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既充分挖掘民族传统的丰富资源,又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外教育共同作用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渗透教育作用,更要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其内化为他们自我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只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使大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在个人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把道德教育和个人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学习理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转变,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逐渐达到“自律”、“慎独”的道德境界。

第四,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育人的美好情感和情操,使人的精神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专业知识教育的核心是把握知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专业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道德教育是核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推动、辩证统一。一方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基本道德教育规范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为一名具有良好道德情操与道德修养的合格大学生。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内在统一是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思考能力、融通能力以及对事物真伪善恶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其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境界,而这样形成的道德理念也必将更为持久和牢固。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关系。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的信任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些思考和行动模式,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灵魂工程。理想信念作为高级理念和个性倾向(理想、信念、世界观),其形成的基础是一般的心理素质,其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与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往往与其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问题,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使每个大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个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同时,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优势,缩短、消除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脉搏,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