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梅花香溢四海

2008-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扬 我有话说
近年来,一支新型的演出队伍声誉鹊起,它以独特的品质,鲜明的个性,良好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梅花奖艺术团。

梅花奖艺术团,顾名思义,成员都是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是我国戏剧表演的最高奖项。20多年

来,梅花奖已举办了23届,共评出涵盖53个剧种,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戏曲、话剧、歌剧等获奖演员537名,其中有34名演员二度荣获梅花奖。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话剧表演艺术家宋国锋、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以卓越的艺术创造,荣获梅花大奖。梅花奖获得者目前大多数都活跃在舞台上,他们已经成为中国戏剧界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但多年来,获奖者在获奖之后,都是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原来的演出模式。如何让梅花奖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何让梅花奖的美名传遍四方,如何让梅花奖获得者的精神境界在获奖后不断提高,一直是中国剧协领导们所思考的问题。

图为梅花奖艺术团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京剧演员黄孝慈在青海西宁一中为学生们演出。

2005年6月30日,在第六次中国戏剧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当天,中国戏剧家协会组建了梅花奖艺术团。建团初期,它的宗旨是,服务基层的人民群众,集全国各剧种精英组成小分队,轻车简从,不给当地群众增加负担,开展“送戏下基层”和“送欢乐下基层”的公益性演出活动。组团当天,他们就来到了河北永清县,在车间和地头为工人和农民进行了演出。这种新型的演出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随后,一场更大规模的演出展开了,梅花奖艺术团的“西北行”在甘肃、青海、宁夏、内蒙进行,在兰州黄河岸边为老红军、民工演出,在青海西宁一中为学生们演出,在宁夏联合国重点扶贫点固原、在青铜峡市的苇桥村、在军营、在残疾儿童福利院……10天的时间里,共演出了十多场。在这次演出中,梅花奖艺术团经历了考验,他们克服了疲劳,在颠簸的西北山路上吃饭、睡觉,而把最好的状态留给了观众。他们精湛的技艺,在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通过这次演出,演员们的精神也受到了洗礼。首届梅花奖获得者、评剧艺术家谷文月说,这些年在城里好象没人看戏了,我也觉得戏曲真的产生了危机。来到基层,看到我们的艺术这么受欢迎,根本没有什么危机。我又找回了艺术家的感觉。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通过下基层我更深切地感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家离不开人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西北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提升了梅花奖艺术团和知名度。随后,一系列的演出在全国各地展开,在东北,在广东,在浙江,在江苏,在海南,在江西……但艺术团始终遵循着建团时的宗旨,坚持公益性,坚持到最基层的地方,坚持精益求精的艺术品质。而且,在演出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风。艺术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各个剧种的“大腕”,但在团里,谁都没有架子,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德艺双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更产生了在下基层演出过程中拜师收徒的佳话。艺术团更是一个快乐和谐的创作集体,他们下基层演出从来都是欢声笑语,神采飞扬,一路歌声,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梅花奖艺术团团长、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对艺术团的团风有这样一个总结:德艺双馨的高尚品格,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快乐和谐的创作氛围。

梅花奖艺术团聚集了当今中国戏剧界最具活力的一批演员,也代表了中国戏剧最高的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也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梅花奖艺术团先后在澳门、台北、悉尼、巴黎等地进行了演出,并在2007年法国“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荣获了戏曲节的最高奖――塞纳大奖,走出了境外,走出了国门。于是,艺术团的宗旨也有了变化,加进了“弘扬民族文化”的内容。

三年来,梅花奖艺术团共在国内20个省区(包括澳门、台湾)以及澳大利亚、法国共演出了近70场,观众达到30万人。梅花奖艺术团也创造了许多演出之最:最长的演出――西北四省,演出行程近千公里;最受欢迎的演出――台北中山堂,演出中掌声达一百多次;最多观众的演出――宝鸡凤翔县,观众达10万人;最少观众演出――东海舰队某部哨兵1人;最大声音的演出――东海舰队某部上千名观众与艺术团演员一起合唱“洪湖水,浪打浪”;最即兴的演出――福建客家围屋与当地群众一起唱山歌;最辉煌的演出――悉尼歌剧院;最自豪的演出――国家大剧院庆奥运演出。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已逐渐被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邀请他们去演出,但无论怎样变化,它的宗旨和团风都不会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