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和责任让青春更美丽

2008-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吴锡平 我有话说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扬州大学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后,暑期又挑选了一批志愿者赴川进行援助,这些志愿者在付出中感悟到了爱和责任的意义。

心理重建:抚慰受灾心灵

李娇娇是扬州大学赴灾区服务志愿者里普通的一员,初到灾区便感慨:“很多孩子从废墟里挖

出来,身上到处是伤痕,有的还做了截肢手术,他们太需要关爱了!”

阿坝州小金县八一希望小学,二年级的小华丽在地震中失去了右手,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团队心理辅导游戏中有一个鼓掌的环节,细心的李娇娇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调整,让全班同学都用左手拍右肩代替“鼓掌”,小华丽“啪、啪”地使劲用左手拍右肩,幸福地笑了。

虽然学校陆续复课,但地震给孩子们幼小心灵带来的心理影响并未消除。灾后重建,很多家长忙于生产或赶赴外地务工,留守在家园的孩子们缺乏家庭的关心。扬州大学志愿者们先后在阿坝州小金县八一希望小学、小金中学等校进行团队心理辅导,并号召扬州大学师生为小金中学重建图书馆募捐书籍,又迅速投入1万多元为绵竹九龙学校援建心理咨询室。“我们到灾区来,就是要帮孩子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通过我们的开导,孩子们笑得越来越多,震后的心理阴影已经逐渐消退,我们觉得特别开心。”

送课到家:服务灾区教育

“姐姐,我的英语考得不错,谢谢你暑假给我补习。”扬州大学志愿者吴燕结束灾区服务回校后,收到了四川绵竹九龙学校六年级学生发来的短信。

“地震后很多孩子都忘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厌学情绪。”吴燕说,“余震不断,孩子们来往学校很危险,于是我们选择孩子相对集中的村落,分派三个小分队把‘课’送到家,为他们的升学考试做准备。”虽然每天都要备课到深夜,但看到孩子们每天的进步,志愿者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说,“孩子们学习都很刻苦,进步也很快,能够为灾区的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是再累也值得。”

共青团四川省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王超被志愿者们的精神深深感动:“扬州大学的学生们不顾余震危险,不辞辛苦送课到家,是当代大学生的先进代表。”

爱心接力:温暖灾区群众

告别灾区的时候,阿坝州小金县大寨村村长紧紧握着扬州大学志愿者李明的手不住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真是帮了我们全村人的大忙啊……”

志愿服务期间,李明发现很多灾民家的莴苣大面积腐烂,“这些蔬菜可关系到乡亲们的生计啊,毁了的话这一年就白忙了。”他拍下枯死蔬菜的照片,连夜把蔬菜发病的症状发给扬州大学的农业专家,但得到的回复却是“莴苣到了病害晚期已经无法挽救”。李明又找到蔬菜专家祝树德教授,祝教授根据图片及描述的症状,判断是在地震夜间蔬菜受了冻病害所致。一天之内,专家们的预防治理方案就送到了受灾农民手中。

在灾区,扬州大学志愿者演绎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志愿者张武林沿着阿坝州小金县坎坷不平的山路走了几个小时,只为把药送到灾民家里;钱鑫发现什邡的黄木耳大量积压,立刻在网上发帖子,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为木耳寻找销路……

扬州大学赴灾区服务的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以往的社会实践主要是为了了解社会、锻炼能力,而援川让我的心灵和思想得到了升华,原来爱和责任可以让青春更美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