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助残疾人“无障碍”

2008-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盲文打印系统首次用于奥运服务,为国际广播中心现场提供多语种(中、英等)的盲文文件、简报和成绩册等宣传材料的盲文打印。

这只是帮助残疾人实现“无障碍”的科技成果中的一种。科技正成为我国8300多万残疾人生产、生活中最好的帮手之一。

科技为残疾人“无障碍”生活提供了便利。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助残,也是科研工作的重点

新型盲文打印系统是由中科院电工所微纳应用课题组刘俊标及其同事徐鲁宁、郭少鹏和霍荣岭等共同研发的。该系统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盲文打印方式的局限性。该技术已被受理2项国家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共同签署了《“科技助残行动计划”(2006―2015)合作协议》。该计划以帮助解决残疾人迫切需求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研发系列科技产品,直接服务于残疾人及残疾人服务机构,推动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辅助器具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为残疾人所用的目标。为此,中科院设立了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中科院和中国残联还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了“推进科技助残,共创和谐社会”的倡议。倡议书中呼吁:“用我们的知识与智慧、奉献与爱心为残疾人打造通往平等、参与、共享的桥梁,在共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年来,中科院和中国残联进行了多项合作,涌现了一批科研成果。2008年年初,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和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共同检查了“行动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程凯认为,经过两年的努力,计划的实施已经大大超出了最初设定的阶段目标,并已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面向广大残疾人群体的急迫需求,做出真正为残疾人所用的科技成果”――近年来,这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

信息化助力“无障碍”

2008年7月30日,首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温馨平台正式启动。这个平台能够提供聋人短信紧急呼叫、聋人固定电话与移动用户中转、盲人语音短信中转、盲人定位导向、通讯录自助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据介绍,温馨平台作为向残疾人提供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的公共载体,将逐步实现与首都应急救助120、119、110体系对接。

信息化的发展为建设一个“无障碍”的社会带来了契机。

早在2006年的一次展示会上,记者就看到专为盲人研发的电脑。安装了语音转化软件后,随着光标的移动,电脑发出“我的电脑”、“网上邻居”等提示。进入邮箱后,电脑还能把邮件“读出来”。还有越来越多的聋哑人群体开始使用手机,强大的短信功能让他们和普通人的交流更加顺畅了。

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发展。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公报,“十五”期间,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从初始阶段的个别单机应用,已逐步形成了全国残联系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工作体系。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残联组织开发并投入基层使用各类项目管理软件30余个,记录了数百万条的业务数据。80%的县级残联实现了统计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全国25个省级残联,131个地市县残联建立了互联网网站。

科技助残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盲文打印系统只是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个代表。经过研究和论证,中科院高技术局先后启动了10个科技助残计划项目,这些项目均为中国残联具有明确需求,中科院在技术上已有一定积累、有望在近期突破产业化的核心技术。

由中科院电工所研制的第二代多阵列蘸胶式盲文印刷原理样机有一个漂亮的玻璃外罩。这台极具美感的机器大大提高了盲文印刷效率,每页A4纸的印刷速度由第一代的40分钟左右,提高到最高8秒钟,基本可以满足实用需求。

“尿失禁手术可视穿刺系统”样机已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型式试验,目前已经启动产品的临床试验。

“智能轮椅控制器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已于今年年初完成首批产品的生产工作,将提供给国内3―5家轮椅整车生产企业进行试用。同时科学家们研制开发了新型超声传感器,为研制开发高性能轮椅产品打下了良好基础。

“聋儿康复多媒体课件编辑平台”已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北京聋儿康复中心、清华洁华幼儿园等多家单位推广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聋儿语音学习及其矫治系统”已完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窗口设计和语音驱动算法。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助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残疾人康复技术及设备研发”被列为重点项目。这一为期三年的项目从2008年7月开始,计划国家拨款高达3000余万元。

项目主要开展针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及治疗设备、残疾人的功能检测和康复评定的研发,分为听力语言康复、运动功能康复、排尿功能控制三个方面,包括多道电子耳蜗的国产化研发及辅助设备配套研制、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脑功能可塑性研究等六个课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科技的助力下广大残疾人群体能够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