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永远的追求践行神圣的诺言

2008-09-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他是五保户的“儿子”,残疾人的“家长”,贫困户的“亲戚”;他是林业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军转干部的优秀代表,公务员中的模范……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绿化办主任周世友。从入伍参军至今的40个年头,走到哪里,都会出色地完成自己不分份内份外的工作,默默地用自己永远的追求,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诺言。

共产党员,只有不同岗位没有不同标准

翻开周世友的履历,1969年10月入伍、1971年8月入党,从当兵、提干到转业、转岗,他交出的始终是出色的答案:在部队,先后3次光荣立功,15次获嘉奖;1984年转业后,先后10次被市、区表彰为优秀军转干部,连续5年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授予“安徽省造林绿化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省“人民最满意公务员”、省“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军转干部、模范公务员等光荣称号。

“共产党员,只有不同岗位没有不同标准。”周世友对工作一丝不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始终遵循着认认真真干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任绿化办主任以来,城区单位绿化年年先进。1998年,312国道合叶段建成通车,周世友受命前往河南购买国道绿化树苗。为了保证质量、节约开支,在出差的46天里,他天天住农家,经常吃方便面,跑遍了所有苗木场,验收苗木一棵一棵地数,100万棵树苗只有48棵的误差,仅购苗一笔就为国家节约开支150多万元。为了确保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他带着租来的三辆洒水车,一棵树一棵树地浇。几个月下来,他瘦了20多斤,人晒脱了皮,但经上级验收,苗木的成活率达到94.5%,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绿化示范段”。

共产党员的品质、革命军人的本色,是周世友始终不忘的追求。2002年,金安区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周世友负责苗木的把关验收。有一次一个苗贩子送来几车树苗,同时还塞给他一个红包,希望周世友高抬贵手。周世友不仅严辞拒绝,而且对他的树苗从严检查。果然,这批树苗不仅质量不合格,而且还少了1200棵。199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周世友为了制止盗砍树木,只身与3名不法分子搏斗,被砍伤左脚,但他强忍巨痛,毫不退缩,使不法分子仓惶逃窜。

共产党员,只有神圣使命没有份内份外

2001年10月,金安区安排年轻干部驻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年近半百的周世友主动要求参加,到全区最穷的双河镇椿树村。

背着转业时的背包,跨着军用水壶,周世友走进了市区45公里的山村。当时的椿树村是个落后村,全村人均收入仅400元,村欠债98.6万元,村书记、主任刚因经济问题被查处,班子要求集体辞职。“一定要把失去的民心追回来!”周世友到村里后,走遍了全村54个困难家庭,为多户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了近3个月时间,帮助村班子抓整改,使他们重新振作了起来,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核心。

椿树村有一处面积约230多亩的岗坡地,上面全是坚硬的马矸石,一棵树也不生。他经过精心论证,带领村“两委”组织群众进行会战。他除了联系购买钢针和炸药外,还给自己分了和大家一样的任务。不到一个月,小石岗全部栽上了水蜜桃和红心李。在周世友的带领下,椿树村绿化了1685亩荒山,成为全市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村。村里有个大窑厂,由于管理不善年年亏损。周世友主持对窑厂进行股份制改造,一举扭亏为盈,每年交利税25万元。他带领群众修好了村学校的危房,建起了两口当家塘,协调电力部门改造了村电网,降低了电价。带领党员、民兵成立了夜巡队,改善了村里的治安状况。他还帮助村里建立起村财务管理制度,对村集体财产进行清查登记,严格财经支出。在村里实行零招待制度,即:无工作餐、无招待烟、无公租车,上级来人,一律补助5元钱在群众家搭伙。

40天的教育活动结束了,周世友在征得上级和本单位的同意后,又自动延长了20天。路修了,塘挖了,树栽了,灯亮了,超额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周世友要返回工作岗位了。那是2002年1月29日,这天一大早,村里像过节一样敲锣打鼓,为周世友开欢送会。村部门口贴上了“听总书记话,跟共产党走”的横幅。村里送给周世友一面锦旗,上书“殷殷百姓情,拳拳公仆心”。从村部到公路只有短短一里多长,但送行的队伍硬是走了几个小时。“请大家都回去,我老周不会走,我的事未了,我的情未了。我肯定会回来的!”面对着淳朴的乡亲,周世友动情地承诺。

从此,每到周末,在从六安城到椿树村的45公里道路上,都能看到周世友的身影。两年后,椿树村终于还清了近百万元的债务。如今,椿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3个村民组全部通上了砂石路,80%的群众住上了楼房,成为六安市小康示范村。

共产党员,只能无私奉献不能自私索取

从部队副营职岗位转业后,一直担任副科级公务员,周世友长期以来的工资还不到2000元。与他生活了近30年的老伴赵启凤,是位下岗工人,她知道,就这么点微薄薪水,周世友还常拿出一部分接济困难群众,这几年仅仅是到椿树村来来回回的车票,就有8000多元。她知道,这些年周世友在得到一个个荣誉的同时,组织上给的奖金,一分钱也没落到家里,全部用在了帮助别人。她知道,自己家里一直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刚刚换成半新的彩电是在农村的小叔子送来的……

“共产党员,只能无私奉献不能自私索取。”对待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清贫的周世友有着“一掷千金”的大方和慷慨。在帮助椿树村脱贫致富的日子里,周世友最牵挂的是村里25位孤寡老人。2002年春节,他把村里两位最年长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过春节,给他们置办了里外一身新衣,每天像孝敬父母一样端茶递水,陪老人逛公园,年夜饭时还敬上红包,直到初四才把他们送走。2003年至今的5个春节,老周都是和妻子、女儿,带着衣被和食物赶到椿树村,和25位孤寡老人一起过年。2004年,他用自己获得省劳模的6000元奖金和争取来的一部分资金,建起了有24间瓦房的五保老人新村,又借款为老人们买来45只山羊供老人们饲养,收入作为老人们医疗和生活补贴。

周世友还十分关心残疾人的生活,他托亲拜友为下身瘫痪的青年李青松联系学习手艺,并帮助他办了一个手机维修摊位,又在附近自费帮他租了房子,使他能够自食其力。周世友下乡时,遇到了父母双亡、右手五个指头连在一起的13岁小姑娘刘全芳,老周当即拿出身上仅有的300元,又向驾驶员借了200元,全部给了小全芳。回城后他动员自己侄子为刘全芳捐款4000元,治好了小全芳的病。为了让残疾人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2004年,周世友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一方面用自己的住房做抵押,贷款8万元,帮助椿树村建起了全省第一家残疾人新村。“为人民服务”――周世友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践行着这个神圣的诺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