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盘锦:为“石油城”注入文化魂

2008-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刘勇 我有话说

全国第一家清水混凝土美术馆恢弘大气,国内首家将作业中的采油机纳入景观的石油公园简约精致,300米长徽派建筑风格的文化一条街秀比江南,集全国之大成的书画、古玩、玉石、根雕、芦苇工艺等作品琳琅满目……辽河入海口,文化的力量正在逐渐渗入“石油城”盘锦的血液,24岁的年轻城市一改以往石油暴发户的轻浮,尽显高贵

儒雅气质。如今,辽河文化产业园已是全国第一批“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还是“辽宁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石油是经济支柱,文化是城市血脉

“九河下梢,退海平原,百年历史,无古可考。”过去,盘锦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城市。

辽宁有14个地级市,盘锦是惟一一座没有博物馆的城市。早些年,曾有外地人在盘锦建起过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野生动植物标本自然博物馆,终因门庭冷落而黯然收场,卷铺盖走人。

文化是盘锦的短板,建设一个文化盘锦,不仅是为资源型城市培育接续产业的“权益之计”,更是为城市寻找永恒的动力。盘锦人苦苦追索,终于在辽河的源头找到了自己“来时的路”。

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的《红山文化重要遗址位置及分布图》上,研究人员将数十年来陆续发现的15处红山文化遗址,按先后顺序做了标记,其中“盘锦市郊”――文奎遗址被列为第12地点。文奎遗址出土的所有文物――从打制细石器到磨制石斧,从器物纹饰到彩陶片,其特征均与辽西红山文化相吻合。从而以铁的事实证明远在母系氏族晚期、父系氏族之初,中华先民已经在盘锦境内留下了足迹。

循着这条大河,盘锦人又找到了汉安帝时代的房县设置,找到了史称“辽东边墙”的辽东长城,找到了张学良的祖居地、张氏墓园和甲午战争末战战场。至此,盘锦以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图谱上。

2006年6月6日,同辽河油田一样以“辽河”冠名的辽河美术馆正式开馆,馆前矗立起一座高7.78米、重达39吨重的红山文化标志――玉雕龙雕塑。

正像盘锦市主要领导所说:“辽河流域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玉文化,发现了‘中华第一龙’和神秘的红山女神雕像。但是目前,对这一文化挖掘、整理、开发得还不够。位于辽河入海口的盘锦,有责任使这条沉睡的巨龙苏醒,乘着文化产业的大船出海,这也是资源型城市寻找的一条转型之路。”

事业涵养产业,产业反哺事业

文化产业在盘锦是一张白纸,在一张白纸上发展文化产业是不是等同于在沙地上建楼。文化产业园建园之初,类似的争议不绝于耳。“虽然盘锦建立文化产业的优势并不突出,但关键是看谁敢为天下先,先者即会将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形成‘洼地效应’。我们有信心将文化产业这条巨龙在盘锦舞动起来。”盘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书记姜冰如是说。

辽河文化产业园于2003年1月正式成立。短短几年时间,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赞助、企业资助为辅,已先后投资近亿元用于园区发展和在全国招才引智。目前,产业园已拥有辽河美术馆、辽河画院、辽河文化一条街、辽河石油公园、辽河文化产业园网站等五个组成部分,辽河民俗文化市场、辽河画家村、博物馆群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十余万元房补,每月一千到两千工资,配120平方米的画室3年免费使用,作品在国家级专业展览上获大奖,区里再给5万元奖励……”盘锦人用如此优厚的待遇表达自己的诚意,来自河北、辽宁的8位中国美协会员闻风而至,落户盘锦;遍布全国17个省市的19位中国美协会员集结在辽河画院的大旗下,成为特聘画家。一批年龄30岁以下的优秀美院毕业生,享受着盘锦提供的免费工作室和生活补助,一面进行艺术创作,一面依靠文化产业的销售渠道打拼市场。

“辽河画派”一出场就刮起了一阵“东北风”,第十届全国美展席卷了过半的奖项,2006年的全国工笔画大展上,又一举拿回两个金奖、两个银奖、两个铜奖,盘锦成了与沈阳、大连比肩的美术大市。投资88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37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的辽河美术馆开馆以来,共举办各类美术展览70余次,其中不乏“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全国小幅工笔重彩画展”等颇具影响的全国性展览,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观众们置身120万人口的小城,却可以像北京、上海市民一样,与高雅艺术面对面。

巢暖凤思归,花香蝶自来

记者驻足盘锦市兴隆台区香稻路文化产业一条街,画家工作室、艺术培训班、书画装裱店、工艺品商店、图书报刊亭鳞次栉比,名家书画、朝阳鱼化石、岫岩玉器、新宾根雕、江苏奇石琳琅满目。据兴隆台区文化局领导介绍,商业街已由政府培育阶段成功过渡到自主发展阶段。几年前人们还踌躇盘锦市建文化产业园的决策是否异想天开,可如今现实已肯定了决策者敢为天下先的宏大气魄,并以惊喜的目光期待着奇迹的充分展现。

每逢假日、周末,来自省内沈阳、鞍山、锦州、营口、海城等地以及安徽、内蒙古等外省的文化商人就会云集盘锦,赶“辽河文化大集”,文化街上的特色店大商集团新玛特公司、大宅门餐饮集团、兴隆百货集团等商业企业也捷足先登,相继进入文化产业园。辽河美术馆西邻的地块,也早被房地产商建成商业网点,被有识之士一抢而空,兴隆台东部商业圈由此悄然形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