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苏州:博物馆里听昆曲

2008-09-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我有话说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张家巷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每周日下午在博物馆大殿戏台举行的昆曲星期专场,成为“昆虫”们聚会的好机会。“昆虫”,是对昆曲粉丝的昵称。

“作为专业博物馆,我们在以保护、传承、展示和推广昆曲艺术为宗旨,收藏、研究、陈列昆曲文化遗产之外,必须能在传统的昆曲展演环境里,用演出的

方式,活态展示传统昆曲艺术。”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周晓说,“昆曲是一种口头艺术,如果只有文献资料,显然是不够的。观众走进昆曲博物馆、参观陈列的昆曲资料、演出行头后,如果再能看一场现场的演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2005年下半年,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的昆曲星期专场演出选在中国昆曲博物馆重新开演。“定居”在全国文保单位全晋会馆中的昆曲博物馆,不仅拥有一座苏州现存最精美的古戏台,而且还在中路大殿里专门搭建了古色古香的小型戏台,这个小戏台就成为星期专场演出的舞台。苏州昆曲传习所、苏州昆剧院等的演员们都来表演过。

2006年至今,昆博专门从上海戏剧学院等引进了京昆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有了分属生、旦、丑的4位演员。周晓认为,“博物馆的环境不同于剧团,演员们不可能拥有大舞台上的辉煌,与观众特别贴近,又没有扩音设备、灯光效果,全凭真功夫。”演员们每周演出三四个折子戏,在名家指点下,会演的戏越来越多。

“星期专场演出的宗旨是普及昆曲、面向大众。专场开办3年,进行了150多场演出,从当初最少的两位观众,发展到现在观众挤满厅堂、站着看戏。昆曲表演需要有专业剧团推出的大戏,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厅堂演出。”周晓告诉记者,从2005年推出至今,演出的票价一直是10元一张,观众到现场买票观看,座位等设施都很简单,没位子的就站着看,但大家都觉得特别值。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专业的“昆虫”还会跑到后台和演员交流,指出今天的演出哪里好、哪里不好。

身处博物馆古色古香的殿堂,与演员贴近的观赏距离,让昆曲星期专场显得与众不同,“昆虫”越来越多。除了本地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自园区和高新区等地的白领,还有专门从江浙沪等周边地区赶来的同好,不少到平江路走走玩玩的外国人也会“撞”进来。“老外”对博物馆里的演出总是充满了惊喜,也总能看完全场。

记者发现,在星期专场演出之外,中国昆曲博物馆推出的古戏台商务专场、昆宴、昆曲写真等都有着活态传承的鲜明特色。周晓告诉记者,时下很多企业也看好文化活动的效果,古老的庭院、优美的昆曲成为了他们首选的商务活动方式。此外,该馆还尝试推出昆宴,用窗外、门前、庭院里的昆曲、评弹、古琴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演出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