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九江市庐山区大力构建生态家园

2008-10-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张家峰 邹平飞 周云飞 我有话说

家家户户只需把垃圾放进垃圾桶,每天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再由垃圾清运车运送到垃圾填埋场――这套在城里人早已习惯了的垃圾统一清运流程,如今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农村也得到了推广。今年来,庐山区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切入点启动“城乡清洁工程”,在农村实行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模式,农村垃圾日产

日清,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逐步形成了“清洁乡村、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农民”新格局。

四级网络解决垃圾难题

年初,庐山区在全省首倡城乡清洁,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此,该区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出台《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意见》。该区以农村垃圾死角为突破口,通过两个月的宣传发动和半年的集中整治,到目前共发放宣传单12160份,清理各种垃圾死角1465处。

日前,记者先后走访了虞家河乡肖家墩村、姑塘镇紫竹陈村、海会镇大屋帅村等,所到之处,只见乡间小道、屋前屋后、池塘等处异常洁净,呈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幅亮丽、清新、洁净、和谐的生态家园。

姑塘镇岭背徐村的村民把家里的垃圾分类收集后,村保洁员一大早把各家各户门口垃圾箱里的垃圾倒进保洁车,再把满满两车垃圾运到镇新建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然后统一由垃圾清运公司处理。庐山区建立健全的“农户集、村保洁、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垃圾“老大难”问题。今年来,全区农村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垃圾处理池2座,购置垃圾清运车9部,板车218辆,新增垃圾屋548个,添置垃圾桶1465个,新招聘环卫工人258名。全区有近300个自然村已实现垃圾专人收集、定期处理。此外,该区还配套建设了各类大小市场、停车场、候车亭等公共配套设施30多处。

三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在推进农村垃圾无公害处理工作中,庐山区通过督导考评确保“要做”、多元投入确保“能做”、利益回馈确保“愿做”三项措施,形成了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了农村环境,构建起了生态家园。

督导考评确保“要做”。该区成立“城乡清洁工程”专门督查机构,负责对“城乡清洁工程”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同时,设立城乡环境投诉热线,24小时接听群众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城乡清洁工程”推进情况,实行一周一检查,半月一排位,一月一调度,一年一总评,每月考评排名及日常督查情况及时在区电视台和《庐山区报》、《庐山区市容整治简报》上公布。

多元投入确保“能做”。建立区乡两级财政投入机制。今年以来,区级财政共投入城乡清洁工程费530多万元,同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办法》,让乡镇有财力投入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十里街道将果皮箱的广告权拍卖,从而解决了部分所需投入资金。虞家河乡为了减少财务刚性支出,把垃圾清运车辆使用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每年所获3万元租金返还用于村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利益回馈确保“愿做”。生态效益回馈――宜居。目前,庐山区农村空气及地表水质量均保持了国家一级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庐山区小城镇建设正在乘势启动。社会效益回馈――宜业。优美的市容村貌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政府公信力。投资15亿元的诺贝尔陶瓷项目曾考察了山西阳泉、安徽淮北、江西上饶等地,但最终选择落户该区,正是考虑了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这一因素。经济效益回馈――宜游。庐山区农村以干净整洁的形象,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城市后花园”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全区共有农家乐餐馆、庄园12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30多家,周边农民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