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洋浦情结

2008-10-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钊 我有话说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从全国首例由外商成片开发的“特区中的特区”,到目前成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的保税港区,洋浦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此,洋浦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为之自豪,我也是其中之

一。

当年,一大批形形色色的“老板”全然不顾及洋浦生活条件的艰苦,到洋浦注册公司蔚然成风。我们的办公场所曾一度呈现未到上班时间,院外的草坪上就挤满了手持大哥大前来登记注册公司的“老板”。不到一年时间,洋浦就注册了数千家企业。坐在办公室,我隔窗望着那些“老板”纳闷:难到注册个公司就可以发财吗?果然,一场宏观调控后就再看不到那些“老板”的身影,原来他们很多人注册公司就是为购买一部免税的进口小汽车。

随着“老板”们的销声匿迹,洋浦很快失去了往日的“繁荣”,陷入长长的沉寂。不少曾满腔热情投身洋浦开发事业的志士纷纷离去,去追寻新的乐园。有人说:走了的是明智的,留下的是坚强的。后来很多走了的又回来了,洋浦人发现,他们都落下了难以割舍的洋浦情结。

我大概属于坚强的那一类。作为洋浦的一名建设者和洋浦开发进程的见证人,我在洋浦经历过拓荒的艰辛,感受过求索的迷茫,收获过成功的喜悦。

进入新世纪,新一届海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战略,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洋浦人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全球化经济格局中,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思维,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一个个令人鼓舞的业绩:

――以海南千分之一的土地,创造出海南百分之四十的工业产值;

――最近五年,GDP增长了6倍,税收增长了15倍,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15倍,港口吞吐量增长了20倍;

――用5个月的时间争取到国务院批准设立洋浦保税港区,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洋浦保税港区(一期)建设……

洋浦人再次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信任,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希望。以洋浦保税港区的建立为标志,洋浦人搭建起了更加稳固开放的平台。

2008年4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时隔12年再度踏上洋浦这块热土。当总书记看到洋浦可喜的发展变化时,非常高兴。总书记勉励大家,一定要抓住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和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带来的重大机遇,继续拼搏进取,努力把洋浦港建设得更好。总书记为洋浦确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在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周年历程的今天,洋浦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决心用五到十年时间,把洋浦初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新型临海工业基地,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能源、原材料储备交易中心,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作为一个洋浦人,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更感到责任的重大。(本报记者魏月蘅、王晓樱采访整理)

人物小传:郭钊,陕西省榆林市人,法学硕士。1992年通过公开招考成为洋浦管理局首批公务员,先后担任洋浦社会发展局副局长、洋浦工商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洋浦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和局长等职,现任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管理局秘书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