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红军传人

2008-10-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特约记者 赵丕聪 通讯员 杨鹏飞 我有话说

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小女孩李月,终于圆了自己的“芭蕾梦”。她感动了世界,也感动着把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的成都军区某红军师官兵。

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师官兵率先奔赴北川、青川、映秀等5个重灾区,营救出1009名幸存者、排除5处重大险情,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

扬。

与死神赛跑

地震一过,大雨倾盆。浑身湿透的成都军区某红军师22勇士在黑夜中艰难地爬行,泥人般的勇士们紧抠着岩石,在万仞悬崖边竭尽全力地快速挪动。

出发前,师政委余永洪下了死命令:火速赶往震中,探明情况,为受灾群众趟出一条生命通路!

22勇士从都江堰出发时,时针正指向12日20时26分,距地震发生仅仅过去6个小时。他们用最短时间率先进入震中映秀,第一时间把映秀的灾情传到指挥部;第一时间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牵挂带进灾区;第一时间点燃了受灾群众生的希望。

地震把北川县城也变成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当天下午,师长王凯就奉命率领2000官兵向北川快速挺进。到达绵阳安县时,已是23时30分。此时,余震震感非常明显,道路两旁趴着许多被飞石砸烂的汽车,山体滑坡、泥石流随时威胁着他们的车队。夜幕中,有人拦住他们:太危险,最好天亮再走!王师长对老乡说:“早一秒钟赶到,就能多抢救一条生命,哪怕以命换命,我们也在所不惜!”

13日凌晨1时,北川,迎来了第一支救灾部队。在北川县工商局办公楼的废墟上,面临随时可能再次坍塌的危险,通信连战士刘伟和战友们不顾一切地抢救一名被埋的孕妇。

挨家挨户送温暖

5月16日,红军师参加救灾的官兵在6个重灾区已经连续奋战60多个小时。战士们累得站着都能睡着,但他们不敢停下来喘一口气,因为在那些大山深处还有许许多多受困的群众生死不明。

天刚蒙蒙亮,王师长、余政委便带头踏上进村入寨大搜救的艰险征途,率先拉开向深山搜救的战幕。

离汶川县雁门乡墨底村3公里外有一座五指山小型水电站,山崩地裂摧毁了电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10名技术工人被困在200多米深的峡谷当中。指导员樊朝波带领4名战士搜救进了村,爬到五指山尖,俯瞰,望不见谷底。从山顶往下,约200米处飘着一条求救的红丝带。带路的老乡说,红丝带旁有个山洞,人就困在里面。

“一人系着绳索攀崖下去,四人在上面拉。”樊指导员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即各就各位,飞身而下的勇士急切地飞向目标。一个、两个、三个……10名工人全部脱险。

5月19日,对于身陷绝境的幸福村民来说,由师政治部黄国林主任带队翻越茫茫群山、断崖峭壁而来的搜救队,无异于漫漫长夜尽头的一道曙光。地震这天,全村的房屋变成一片废墟,粮食、衣物全部压在下面。全村老小100多号人已7天6夜没吃上一顿饭。就在村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搜救队来了,官兵们背着大米、扛着面粉突围进来。死寂般的村庄又沸腾了,人们重新看到生的希望。

挨家挨户问灾情,一个不少送温暖。花红树、皮条河、梯子岩、紫林湾、麻龙……一个又一个在省级地图上连名字都找不到的村庄,官兵们跋山涉水一一进驻。在这些山村中,他们建起震中第一所帐篷小学;开通第一部报平安卫星电话;修复重灾区第一台水利发电机,打通生命线206条,走进5327户人家查灾情,送去救命粮、救命水和药品。

决不后退半步生

5月13日,地震发生不过一天,距离茂县城南18公里处的铜钟水库就拉响了警报,水漫堤坝,若不及时开闸泄洪,一旦溃堤,近库两旁1.3万多居民性命不保,还直接威胁都江堰甚至成都平原的安全。而此时,因地震断电,排水闸已无法打开。

接到求援,团长陈军、政委沈明军带领官兵强行军108公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与水利专家一道查明情况,决定冒险提闸泄洪。

由战士王浩、刘岗等6人组成的敢死队,用绳子系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库中。此刻水流湍急,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冲走,堤坝上的官兵一次又一次把他们拉回来。整整奋战4小时,他们才泅渡到已经摇摇欲坠的控制室。

抗震救灾英雄谱

四条700米电缆架设完毕、闸门电源修复激活、提闸……一道道工序紧张地进行着。突然,一声巨响,第一道闸门碗口粗的钢制绞绳“嘭!”地断裂,然而,6勇士巍然不动,沉着处置,终于在第二闸、第三闸成功实施提闸泄洪。事后,有人问他们当时怕不怕。红军传人豪情满怀:“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