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居家养老纳入住宅工程管理范畴

2008-10-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红寨 孙松林 我有话说

编者按:近年来,老龄化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以便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医”的前提下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政府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下文力求从老人居家养老住宅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为今后住宅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随着社会的转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空巢”家庭数量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下养老风险的释放等问题日益突显,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严峻社会现实。

未来我国养老的主要趋势

从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第一次召开到现在,各国专家、学者和政府都在寻求老龄化社会的最优养老模式。现阶段,世界各国的养老模式大致分为居家养老、公寓养老(异地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养老院)等。基于全球范围和对我国国情的实际考察,业内普遍认为,居家养老将成为未来我国养老的主要趋势。

所谓“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的新型养老方式。与异地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一是符合中国人“在家颐养天年”的传统,同时也考虑到很多家庭的经济基础;二是可以在很大程度和范围上节约社会养老资源,缓解老龄化问题给政府带来的压力。

老龄化现象带来了潜在的消费市场。目前,已有个别开发商着手建设“银色公寓”项目,期待让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自己为养老买单。但“银色公寓”由于造价较高,且多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开发商面临的风险较大,因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人在“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下提出建立“亲情小区”的想法,设想让老人和孩子住在同一个小区或一幢住宅的上下层。还有人认为,早在住宅的开发阶段,就应该着眼考虑房主未来的养老需要。

以上这些探索无疑为我国和世界范围的居家养老提供了重要参考。

天津市第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怡康苑的社区医生林田(左)上门为80岁的张永立老人检查身体。新华社记者王晔彪摄

对居家养老住宅工程管理的设想

所谓居家养老住宅工程管理,就是在项目开发前期就考虑业主老年后的需求,使其只需对住宅作一些小范围的修改,就能方便地养老,同时又可兼顾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生活需要。此外,在住宅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后续物业管理阶段也应贯穿这一理念。

居家养老住宅工程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减少建大型、大量养老机构的需求,节约建设资金。如果更多人能够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国家就可以少建、停建一些原本列入计划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并将这部分资源和费用回馈到其他公共和公益事业中。

2.更好地满足想要在家养老的人群的需要。若能在家就享受到原来需要付费才能享受的养老公寓服务,对老人及其家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3.尽量减少或避免建老年公寓和社会养老机构的风险。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设施陈旧、服务不到位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养老机构和老年公寓的入住率并不理想,部分养老机构甚至有设施闲置、老化的现象。若能按照居家住宅工程管理理念对住宅进行商品化开发,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风险。

那么,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如何前瞻性地将养老需求考虑进来呢?其实,在小区内部环境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和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可以综合小孩、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各年龄段的身体和心智特点,尽量体现出住宅产品的设计关怀、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例如,在对社区的绿地、园林、水景等进行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可单独开辟适合老人休闲的空间,也可考虑提供老人和小孩互动活动的场地,以便老少能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具体到每一户住宅的设计上,可以考虑给每户预装与小区卫生医疗保健中心联通的SOS按钮,以方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寻求救助;室内户型的设计应尽可能考虑让卧室与卫生间近邻;卧室内应设立无障碍通道,以便乘坐轮椅的老人能够自如出入;注意室内地面的防滑,开关把手等安装的位置应当高矮合适;各种涉及安全的开关及提示文字应尽可能大而清晰……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作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居家养老住宅工程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