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红色永驻

2008-10-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李支国 范立明 我有话说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湖南炎陵县(原酃县),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转战于此,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写了近万条宣传标语。9月26日,全国第一个红军标语纪念馆主体工程在炎

陵县开工建设,老区人民欢欣鼓舞。这些见证历史的红军标语,经历岁月洗礼,背后隐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饱含着老区人民多少情感?记者近日来到炎陵探访,寻找红军标语背后的故事。

一条标语一段历史

1928年10月,朱德率领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来到酃县十都镇,组织军民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县团防局。战斗结束后,部队开仓放粮,可没想到,贫苦的百姓竟不领情,没有一个人前来领取粮食。原来,从1925年大搞农民运动到1928年,斗争反反复复,十都的老百姓心里有疑虑。朱德率领部队在十都墟上广写标语,并亲自指挥士兵在粮仓大门上方墙上写了“铲除抢劫秋收、不顾民众冻饿的匪党”的一幅大标语,又在大门外的廊墙上写满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等标语。通过广泛发动和标语宣传,当地百姓才壮着胆子把粮食分了个精光。

红军当年在湖南炎陵县(原酃县)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期留下的标语。(资料照片)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次来到酃县水口镇,部队在那里留下了“反对地主武装,建立革命武装”、“建立全国苏维埃政府”等标语。

1934年,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来到酃县,并留下了“男儿要当兵”的标语,鼓励当地老百姓加入革命军队。

在炎陵县中村乡联西村钟一彬老人家的旧墙上,至今

可见好几条斑驳的红军标语。其中一条为“红军是工农的军队”,落款是“红三军团”。钟老回忆道,他家的这栋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规模很大,堂屋、厅有20多间,正房60多间,当年他伯伯就住在里面。1927年,红军来到村里,看到房子这么大,以为是土豪劣绅的,要烧掉它。伯伯说:我有东西要拿出来。于是伯伯把一些打草鞋的烂棉絮抱出来。红军一看,这房子里住的竟是这样的人!救火!顷刻间,红军把对土豪劣绅的恨变成了对工农群众的爱。房子没有烧掉,墙上却多了几个大字:“红军是工农的军队!”钟老说,后来伯伯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乡亲和子孙后代,让大家永远记住。

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在中村乡中村村召开了3000多人的军民诉苦大会。会后留下大量“打倒土豪劣绅”、“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至今在村里的一些老房子上还依稀可见。90岁的刘达山老人告诉记者,他当年只有11岁,是童子军的成员,毛泽东在村里召开军民诉苦、插牌分田大会时他也在场。当年毛泽东在台上作了演讲,会后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根据地第一次插牌分田运动。老百姓还把红军写下的一些标语编成了歌曲在当地传唱。“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就翻了身,打倒劣绅就一身轻啊。呵呵,唱着歌去打土豪……”时至今日,刘老还能哼唱。

水口镇水南村桥头江家,91岁高龄的江炳全回忆说,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是1927年10月来这里的。部队当时就驻扎在水口镇的周家祠,毛泽东和20多个部下就住在他家。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当时他还小,只有11岁,看见红军在墙上写标语,觉得很有意思,还经常跟在后面看,帮着红军战士提石灰桶,听他们讲打仗的故事。红军的这些标语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许多百姓都自发地要求参军。

一条标语一串情感

十都镇小江村的万庚生老人告诉记者,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红军和白军相继来到村子里。看见墙上有大量的红军标语,白军就命令老百姓把标语洗掉。大家心里极不情愿,但又不敢违抗,故意说这些标语洗不掉了,就去田里取了一些黄泥巴把标语糊了起来。聪明的老区人民用这种办法对红军标语进行保护,既避免了白军的破坏,又抵挡住了风雨的剥蚀。

炎陵县城中心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江家试馆”,过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馆,如今是一处破烂的普通民宅。表面上看去,这幢旧房子和旁边的房子没有多大差别,仔细一看,旧宅的白粉墙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红军标语。炎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目前炎陵发现红军标语最多的一幢房子,保存红军标语25条、681字。标语边,“红独一师”的字迹清晰可见。“红独一师”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第一师”的简称,是王震率领的部队。这些标语大多写于1931年8月至9月间,其中一条标语完整地抄写了“共产党十大纲领”,共100多字。最有趣的是有条标语写道:“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率真直白,一看就是红军宣传员的即兴之作。这里曾居住着两户三代二十几口人,拥挤不堪,但楼上楼下、内墙外墙的红军标语一直完好无损。72岁的曾福兰老人指着窗户下面一大堆门窗、木料告诉记者,他的五个儿子相继结婚都没有房子,她几次想对房屋进行翻修改造,但是怕破坏了这些红军标语,所以一直没有动。“我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我最爱护这些字。小孩子不准动,晾衣服我自己晾,碰到墙壁的事我自己做。我的孙子们,16岁的没有画,13岁的也没有画。”

大院农场张传石家几次对房屋进行翻修改造,但一堵写有红军标语“保巩红区”的墙壁却始终未动。张传石告诉记者,继父石世林当年也参加了红军,后来由于腿部受伤不能跟随部队长征,留在当地。当年,石世林家正门墙中和墙脚都留有“发动群众,保护苏区”和“白军士兵是我工农,拖枪投诚者,决不杀戮”等标语。敌人发现后放火烧他的房子,把石世林关进碉堡严刑拷打半个月之久。受尽折磨的石世林设法逃出大院,等敌人撤走后回家一看,房屋的上半截墙体已倒塌,所幸写有标语的下半截墙体还在。后来房屋破烂不堪,必须重修,但恰好老屋的一面土墙上留有红军标语。把这堵墙拆走不可能,让这堵墙留在露天更不可能。修建房屋时,石世林为了保存标语,就在老墙上接筑新墙,建起了新房子,却把那面旧墙精心地镶嵌在新墙之中。时至今日,石家墙上的标语仍保存完好,新墙与老墙的接口处也清晰可见。文革时期,红卫兵要涂掉这些红军标语,写新的标语,石世林想尽了办法,最后用柴火将它盖住进行保护。张传石回忆道,直到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嘱咐孩子们,红军标语是革命先烈留下来的痕迹,如果要砌新房子就到别处去,不要损坏了这条标语。

硝烟已逝英魂在,红色精神永相传。这些红军标语,作为井冈山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见证,作为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扎根老区,成为世代相传、教育后人的民族精神财富。

(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