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注重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8-10-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崔志胜 我有话说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具体表现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等。注重人文关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凸显人文关怀,解决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他们思想上的种种疑虑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尊重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自觉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最深刻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之中。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创造源泉,蕴藏着高昂的文化创造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培育建设主体的创新意识。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和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人民群众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渠道。广大理论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总结群众实践的新经验,并使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成果,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发挥主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群众基础

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民生问题就存在,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和需要相关的实际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离开群众的实际需要,就会流于空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人的物质需要或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凸显人文关怀,就应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首先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了解群众心声,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医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同时也应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满足或供给的条件也在日益拓展。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会产生。因此,要不断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使人们从思想上理解和认同党的主张,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群众基础。

坚持以文化人,塑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人文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创作的主体内涵,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引领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要把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加强对新的文化品种、文化形式的研究和引导,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不断创作群众喜欢、群众欢迎、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使文化创作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加强对创作思想、创作选题的引导,对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唱响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亵渎经典、嘲弄英雄和低级媚俗的倾向予以鞭挞和抵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此外,还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建设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利益主体。当政治、经济权利得到基本保障之后,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文化来满足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只有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文化发展的各项成果,才能有效发挥他们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自觉从事文化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文化工作者就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进行创作,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让更多的群众得到文化的享受和熏陶。对于政府来说,则要不断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生活在其中的幸福,进而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适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一是采取典型示范的方法,使群众接受教育,引导和鼓励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把抽象的原则变为具体的要求,把理论上的阐述变为实践上的行动,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树立一个典型,犹如立起了一根标杆,举起了一面旗帜。运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形象、最生动、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二是把握群众思想脉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注重用交流疏导、说服教育和民主讨论的办法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重在交流疏导,采取压制的办法是不行的。思想问题只能采取交流疏导、说服教育和民主讨论的方法来解决。在我国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凸显人文关怀,采取疏导、说服教育的办法,从思想上真正解决群众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和疑虑,为人们认知、认同、接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