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钱永健等三位科学家赢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8-10-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钱永健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今天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科学家下村修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发现和研究了绿色荧光蛋白。

钱永健1952年生于纽约,祖籍浙江杭州,现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系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他的堂叔是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钱永健对认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有着贡献,他发明了多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可用各种颜色来标识不同的蛋白和细胞,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突破。

下村修1928年出生在东京,1960年从名古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和海上生物实验室的名誉退休教授。下村修是首位从水母中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对生物发光现象,早前就有人研究。萤火虫发荧光,是由荧光酶作为酶催化底物分子荧光素,产生氧化等化学反应,发出荧光。下村修研究发现,蛋白质本身发光无需底物。1962年,他分离纯化了水母中发光蛋白水母素,1974年他和其他科学家合作纯化了绿色荧光蛋白。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都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但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它需要荧光素。而绿色荧光蛋白

马丁・沙尔菲

本身发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据说下村修用水母提取发光蛋白时,有一天下班回家前,把实验产物倒进水池里,临出门关灯后,回头发现水池闪闪发光。因为水池也接受养鱼缸的水,他不久就确定是钙离子增强了水母素发光。此后,其他科学家提出可用水母素来检测钙浓度,创造了检测钙的新方法。水母素成为第一个有空间分辨能力的钙检测方法,沿用至今。

马丁・沙尔菲1947年出生,1977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8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的成就在于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到其他生物体,绿色荧光蛋白能够作为各种生物现象的亮光基因标签,他的贡献巨大。

在下村修和马丁・沙尔菲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之后,钱永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果。钱永健1980年发明了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其钙染料与选择性电极、水母素并列成为三种钙检测法。钱永健更重要的贡献是绿色荧光蛋白。从1994年起,钱永健开始改进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强度,发明多种发光颜色,开发更多应用方法,阐明发光原理。世界上应用的绿色荧光蛋白,多半是他发明的变种。

钱永健20岁在哈佛拿到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后,

下村修

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生理学博士。他16岁即以研究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获得美国著名的西屋科学天才奖第一名,曾在美国获得沃尔夫奖、全美化学学会和蛋白质学会奖等多项大奖。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做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或者生理学奖的呼声多年来一直很高。

钱永健之兄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曾任生理系主任。兄弟俩聪慧过人,分别获得美国大学生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罗德奖和马歇尔奖,上个世纪90年代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本报伦敦10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