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好民族大学 促进民族团结

2008-10-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罗布江村 我有话说

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民族院校不仅是高等教育也是民族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民族院校、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关民族的团结进步。民族院校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院校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民族院校所取得的办学成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第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巩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和促进民族地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已建立起一支忠诚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热心民族工作的师资队伍。少数民族教师成长迅速,他们既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又具有很高的汉语言文化水平,是民族院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第四,民族大学是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缩影,成为展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窗口。可以说,民族院校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胜利。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现阶段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新时期民族院校在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分裂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分裂和破坏活动。所以,作为处在祖国西部多民族聚集地区的高校,更应该在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全体党员、教职工和学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决抵制分裂分子在精神领域对青年学生的拉拢、引诱;不断提高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民族团结,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大量羌族文化遗产传人,甚至是传人的子孙辈都已丧生,整个羌族文化损失惨重。各民族高校纷纷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为灾区的灾后重建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西南民族大学作为以西南尤其是四川民族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族高校,在推动羌族文化保护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充分发挥在民族地区研究上的优势,提出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充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适应该地区特点和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一些思路。我们把民族地区的灾后重建作为研究重点,多次组织专家进行对策性研究。根据灾区的区位地理、生态环境、居住民族、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专家们经过论证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而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如重建中应保留民族传统的建筑风貌,在当地中小学设置介绍羌族历史文化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利用当地文化馆的力量收集、整理、出版羌族历史文化资料,建立羌族历史文化博物馆,重建和发展羌族文化旅游,打造震后羌族地区旅游热线等等。

50多年来,我校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发展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与自豪。要努力办好民族院校,我们在工作中有如下一些体会: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民族院校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院校的发展,对民族院校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与关怀已成为民族院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各族师生员工努力把学校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贯彻民族政策相统一,是民族院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民族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交汇点。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教育又是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必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这种思想主导下,西南民族大学始终注意坚持“二为”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突出特色,铸造品牌,适时调整、确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营造“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育人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独到的治学传统。

主动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是民族院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西南民族大学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把培养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到了重要地位,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性转变。

抓好办学质量,是民族院校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和关键。教学质量是一个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西南民族大学坚持“一手抓规模发展,一手抓提高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加快发展中稳步提高质量,在提高质量中不断推进发展,切实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面对招生规模扩大、新专业增加较快的新形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狠抓学科建设,推进内涵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成为全国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教育质量较高的民族高等院校。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民族院校的根本保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西南民族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努力提高党委驾驭全局、领导学校工作的水平;始终注意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领导,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的各族学生,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