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互利共赢谋发展

2008-10-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由胜春 本报记者 毕玉才 刘勇 我有话说

社会公用事业改革一直是改革的制高点,弓长岭区的成功经验很快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明确表示:弓长岭的做法应在全省推广。辽阳市委书记孙远良、市长唐志国多次到弓长岭区调研,召开现场会,对该区公用事业改革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而改革的成果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来,并

被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快乐地分享着。

改革前,区财政在殡葬、自来水、供暖、环卫、除雪等领域每年用于更新设备、人员工资、政策性补贴等方面的支出高达1500余万元。改制后,不仅不再投入,按照特许经营协议,经营期满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公司、殡仪服务中心、集中供热、城市燃气等累计超过5亿元的固定资产将全部收归政府所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弓长岭区在推进公用事业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统筹兼顾政府、企业和群众各方利益的原则,不搞杀鸡取卵,不搞竭泽而渔,通过政策支持,千方百计确保投资者适当盈利,进而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纷纷开始谋求产业转型,积极参与到全区的工业、旅游和公用事业建设中来,掀起了启动民资、全民创业的新热潮。过去,公用事业领域出现运营困境,第一个念头就是“找政府,依赖财政买单”,现在,全区自上而下已经培育形成了一种改革意识与惯性,干事创业首先考虑的就是“找市场”,改革意识和氛围是弓长岭区物质利益之外的最大收获。

而在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弓长岭的老百姓。区委书记吕有宏坦陈:“回顾改革历程,在殡葬、自来水、集中供热等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与托管方、承包方、特许经营方交涉、磋商、谈判最多的,既不是承包金额的问题,也不是承包年限的问题,而是行业管理、服务质量和产品价格问题。”他们设身处地以市民百姓的站位,统筹把握改革大局,既考虑解决百姓眼前之需,又顾及他们的长远利益。一方面严密合同,细化条款,明确标准,从根本上保证公用事业运营安全与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在医疗、环卫和殡葬等改革中,采取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措施,对经营方提出统一标准与规范要求,有力地保障了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公用事业单位都提供了优质产品,价格却没涨,群众对改革也投了满意票。

总结弓长岭公用事业改革成功的经验,区长吴雪冰向记者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把握住了科学决策这个前提。改革需要胆识和勇气,但更需要理性思维,更需要缜密谋划,更需要科学决策。改革以来,他们始终坚持依法决策,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前期论证、专家决策、项目听证等机制,规范资产评估、项目评价等环节,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二是确保了社会稳定这个根本。“人往哪里去”是改革转制过程中最为棘手,最为敏感,也最容易导致改革夭折,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在这方面,该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社会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保,这为事业单位人员安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此为依托,他们区分情况,分类对待,妥善地解决了人员安置问题,真正做到了平稳过渡,和谐稳定。其三,把握住了创新突破这个灵魂。改革前行的趋势决定了改革“躲不开”,飞速发展的形势决定了改革“等不起”。那种“等政策,等指示,等经验”的态度与做法,贻误的将是改革的大好时机,受损的是群众利益。因此,深化改革必须抢抓先机,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弓长岭的成功实践表明,只要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坚冰,完全可以把看似“不可能干成”的事干成;只要善于借助市场机制,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完全可以把“政府办不好”的事办好;只要强化政府监管,以制度来约束,以行业管理来制约,完全可以把“市场管不好”的事管好。

下一步,他们又将目标锁定在公共交通、客运站、公墓、市政和园林绿化等行业,改革的硕果必将挂满弓长岭,惠及更多的百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