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痴心热土二十年

2008-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有话说

我从北京来海南工作已有21个年头。1987年12月,当我第一次踏上海南岛时,就被这块充满春意的土地所吸引。当初,这里的工作、生活环境同北京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片热土。连我自己也未曾想到在海南一呆就是20多年。现在,我发现自己与海南的这份情感已难以割舍。这里,不仅有我喜欢的青山绿水,还有我始终追

求并愿意为之长期努力的事业。

作为一名海南改革发展的亲历人和实践者,20年来,我亲眼目睹这里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发生的巨大变化。记得刚来海南时,基础设施条件很落后,海口城区的最高建筑只有五层楼,以5条历史老街为中心的十几条马路,市区道路窄小,“一个警察一条街,马路上遇不到红绿灯”;供电不足,大多数宾馆和店铺都自备发电机,噪音很大,以致睡觉都得塞上耳朵。但这些发展落后的局面很快被改变。1987年底,中央决定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这个久久沉寂的边陲海岛一时间灯火通亮、机器轰鸣,高楼平地起,道路日渐宽,百业皆兴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海南很快掀开加快发展的新的一页。20年过去了,海南已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发展成为初步繁荣的经济特区。2007年,GDP突破千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21倍多;财政收入突破150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51倍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来增长了11倍多。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划,未来5年海南在全省城乡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海南以自己20年的巨变有力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

海南岛的吸引力来自其改革开放的魅力。海南的改革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率先”。如: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架构;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股份制试点改革;率先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率先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企业登记制度等。正是这种改革开放的独特魅力曾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这里,形成了海南开发建设史上蔚为壮观、充满理想激情的“十万人才下海南”。也正是这种魅力,吸引和激励着我不懈地追求和不断地努力。我及我所在的中改院,一直以高度的热情关注海南,研究海南,为海南鼓与呼。建院17年来,中改院为海南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出了多项有价值的建议和研究成果。这些建议和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被采纳,并付诸实践;有些虽还没有被采纳,但作为一项研究,这些成果仍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今天,海南又高高举起“突出‘特’字”这面旗帜,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进程,积极探索面向台湾、面向亚洲的自由经济区,大胆地创新特区的体制机制。今天的海南岛,正以其改革开放的创新吸引着国人和世人的关注。

海南岛始终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是一片蕴含无限改革开放机遇的热土。20多年来,我已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海南。从一个闯海人变成一个海南人,一个把海南的改革开放发展与自己生活、工作紧密相连的学者。我很珍惜自己与海南结下的这份情,这份爱。这份情与爱,将伴我终生。(本报记者魏月蘅、王晓樱采访整理)

人物小传:迟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人民政府咨询顾问,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迟福林多年致力于经济改革问题与经济政策研究,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成果。如近几年主持“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要课题研究,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有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在内的研究奖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