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意人才向海淀聚集

2008-10-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杜弋鹏 我有话说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林肯大学创意经济学教授约翰・霍金斯认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大优势在于人才。

海淀在全国乃至世界,占绝对发达地位的无疑是科技和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人才优势。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大公司、大产业园、大文化创意基地的成功经验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借助巨大的区域人才优势,海淀的文化创

意产业将无可限量。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巨大

“《功夫熊猫》、《忍者神龟》、《冰河世纪》,制作这些美国动画大片需要的技术,中国企业可以独立完成……”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动漫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一位国内动漫公司老总在说完这些话后,又坦言:“但是,我们最缺乏的是人家那样的创意人才。”

创意人才的缺乏,令中国企业饱尝“短板”之苦:明明费时费力参与了一部赚钱大片的制作,就因为创意和策划是人家的,出力最多的人总拿最少的钱;生生看好一个中国元素体裁,最好的剧本却是美国人写的,又因创意要价太高不得不放弃……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文化创意领域并不缺少蓝领,照本宣科式“人才”一抓一大把。

海淀科技园区的管理决策者认为,要使区域内文化创意机构和企业始终居于产业链的高端,必须真正下力气找到人才。

对动漫产业,近几年我国虽有不少大学都设立了相关专业,开办了手机动画、Flash动画制作等新兴课目,但更多是重视对人才绘画和电脑技能的培训,对于文化创意人才必须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则少有涉及。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明显不足,其人员数量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行业需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不仅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顶级的领军人物。

积极为人才服务

领军人物在哪里?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相关学者介绍,在国际上,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往往没有固定工作机构,谁有需要就为谁服务,当然,聘请他的人要能够支付高额费用。

从当前文化创意人才的分布状况看,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并不在从事文化创意的专业机构中。业内的人才流动主要是低效的口碑相传和熟人介绍,让很多优秀人才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对此,海淀科技园区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里找到了破解之方: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创作力量和资源,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网络,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

清华科技园在最近一次调查显示,不少入驻科技园的文化创意企业都表示最渴望需要提供的支持是人才服务,其中包括解决外来员工与北京市民身份差异、提供政策支持免费培训、制定能真正吸引人的“硬政策”等。

筑巢引凤的真功夫,在于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海淀区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奖励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来海淀创业的优秀创意人才在租房补贴、购车、购房、社会保险等方面落实待遇,对符合北京市人才引进政策的,予以办理引进人才和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同时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股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据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于军介绍,海淀科技园区还采取了“打包”引进人才的方式,即利用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合力打造“创意阶层”

在海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进程中,有人大胆提出了一个名词:“创意阶层”,其涵盖的对象是300万高知人群。理由是海淀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集中了北大、清华等68所高校和200余家科研院所,数千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经济发达的背后还蕴涵着丰富的智力资源。

在邀请权威专家进行相关论证后,海淀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企业越来越相信“创意阶层”将为自身的发展以致整个产业的腾飞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意阶层”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据海淀区区长助理、海淀园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傅首清介绍,2007年海淀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数量达8400家,总收入2050.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8.6万人,占园区全部从业人员的56.7%。一位从事游戏产业开发的企业家说,数百万知识分子旺盛的知识性消费与文化性休闲需求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据海淀科技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利用“创意阶层”发展相关产业的思路是整合社会的资源,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创意人才的培育基地,成为创意产业的聚集中心和辐射中心。

未来,海淀在空间布局上将重点打造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动漫游戏设计产业带,媒体制作产业带,创意人才的培养与表演艺术产业带,工业与城市设计产业带,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系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创意聚群,使各类人才资源得到最大整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