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明路上不止步

2008-10-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纪菁 我有话说

不久前,鹭岛又传来喜讯:中央文明办公布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复查结果是厦门市以总分98.95的成绩名列第一。自2005年10月26日,厦门捧回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时,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就语重心长地对全市人民说,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一番话,让厦门人在荣誉面前,继续以饱

满的姿态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完善机制让文明春风常驻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厦门考虑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基于此,厦门提出,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是文明创建的第一责任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厦门进行层层分解后,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个自上而下明确责任、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落实责任体系。

正是把创建活动列为“一把手”工程,让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做到重大决策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督导、重点问题亲自解决,才让尚存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如今,在厦门,人们都能清晰地看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相互衔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约束链”,“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性循环。

创建点评会是厦门的创新,在新一轮创建中,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各部门都始终坚持用这一制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断“挖”缺点,找不足。每月点评、每周巡查、每日督查,都已经成了厦门的习惯。思明区、湖里区甚至也在各街道建立点评制度。

特区立法权,使厦门文明创建更有底气。现在,厦门已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规范性法规、规章70多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地方法规体系。

“精耕细作”让文明之花更美

“厦门为什么这么美?”这个问题曾引起全国媒体大讨论。有人一语道出其中的奥秘:“这是因为厦门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热爱着自己的城市,精心建设着这座城市,这是厦门之美闻名于世的原动力!”

厦门人爱厦门的故事,多之又多。就连一个普通市民都懂得钟爱厦门、珍视厦门、呵护厦门,是因为他们打心底爱着这座城市。这种爱的力量源于他们生活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中。厦门给人的爱是一点一滴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安铃”,让空巢老人平安生活;“睦邻卡”,增进邻里互助互爱;“爱心高考车”,免费接送高考考生。还有为老年人提供的“银发安康”医疗保健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的“代理家政”服务,为心理障碍人群提供的“悄悄话室”、“阳光热线”心理咨询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亲情化服务,为普通居民提供的网络热线服务……这一个个举措都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的心田。

把爱细细地播,让文明的“种子”快快长。在农村,文化活动是一场一场地演,“红十字惠民门诊”是一间一间地开,农村图书室是一个一个地建……城里有的,农村也有。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都说:“乡村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对外来工来说,生活在厦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节日――“厦门打工节”,还有“文明服务超市”,就连住的房也有“星级服务管理”。

“只要是群众关心的,都是我们关注的”。就这样,厦门把群众的每个生活细节都考虑进去了。在全国首创了“社会保障性住房”;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进城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对民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读给予财政支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覆盖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全民医保。如今,厦门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位居全国前列,55万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建筑和矿山等行业的16万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

依靠群众让文明春色更浓

厦门赢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后,许多人就开始担心,文明城市创建也许只是一阵风,突击整治后又会恢复原状。但事实表明了,不是这样的。

记者走进厦门的大街小巷便可见那一幕幕:有双休日参加义务劳动的机关干部,有在十字路口劝导行人的青年志愿者,有挥动铲刀默默清理城市“牛皮癣”的普通市民,有积极奔走于城市各角落进行创建督导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有着一个同样的心愿、从事同样的工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没有文明的市民,哪来文明的城市?厦门在创全国文明城市形成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把人民群众定位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民道德论坛》一播就是六年,播出了300多期节目,讲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在公交车上,还能看到“文明有我”、“爱让厦门更和谐”等系列公益宣传片。在平时,还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寻找百名好市民、好司机、好乘客”等实践活动。不管到哪儿,公民道德教育处处可见。

每年都开展的评选“十大好邻居”、“十大好婆媳”、“十佳文明楼院”,寻找当年老邻居、“百家宴”厨艺大赛、教子有方交流会等活动,让社会更和谐了。

如今,公共汽车上为需要的人让座、马路边为刚到厦门的人热情指路的现象比比皆是。厦门人互帮互助已成为一种习惯。在厦服役的边防战士吕江华三年盼来的一次探亲假全部用于帮助当地抢险救灾。而自家被雪灾破坏得不成样子的房子,他却根本来不及打理!事后,吕江华说应该感谢厦门,感谢厦门人。他说,他第一回参加马拉松比赛安全保卫时,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看到他和战友们执勤很辛苦,自发送来了水和面包,那一刻,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