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

2008-10-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莹 我有话说

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让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备受鼓舞。

“全会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认为这是我国社会进步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法。此前,我们从道理上讲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

我国有了一定经济积累时再次提出这一点,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起步。”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说。

到2020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更加健全――这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全会同时提出,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让农民病有所医。

“目标非常明确,路径也非常清晰。”专家学者认为,作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扎扎实实、“一砖一瓦”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新农合带动了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着力扭转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李长明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从2003年起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新农合以政府支持农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来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从而带动整个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建立农村卫生体系良性循环,效果相当明显。”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毛正中说:“新农合是比较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初级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探索与实践,新农合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并覆盖了8亿农民。”

他说,也应看到,新农合还存在两方面差距。首先是筹资水平较低,另外,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建设也需要加强。这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李长明认为,在持续提高新农合保障力度与贫困农民救助水平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衔接方式;两者衔接,将有利于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问题。适当时机,可以把近几年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政策上升到法制层面,出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管理条例。

三级卫生服务网是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禄生认为,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建设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

“要实现让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的目标,必须先把这个网建设好,它既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又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平台。”王禄生说。

2006年,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00多亿元,改造部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对于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王禄生说,如果县级综合医院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具有看重病和解决急救的能力,就可以减轻城市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压力,减少病人到城市看病的交通食宿花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实施后,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都得到了翻建或改建,设备得到充实。“但是中期评估发现,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供水、供暖、室内厕所、污水和污物处理尚需进一步解决,这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王禄生说。

李长明说,在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投入适宜的设施、适宜的人才和基本的药物。同时,应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纵向合作。“县级医疗中心、防保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职能上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让农民的基本公共卫生需求和医疗需求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人才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关键

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医疗卫生人才对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医疗卫生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行业,如果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即使房子和设备再好也没有用。”王禄生说。

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从2006起连续5年,国家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医,时间一般为2年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服务期满后,综合本人意愿和在服务期间的表现,由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

“当前农村卫生人才的突出问题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必须要通过相关政策,吸引一批有技术的卫生人才到农村去。”王禄生说。

毛正中说,目前,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短板”,“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生活保障,吸引他们留在基层”。

专家学者认为,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使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目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