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义乌经济崛起背后的文化软实力

2008-10-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浙江义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30年的一道亮丽风景。从一个封闭落后的穷县发展成为万商云集的国际商贸城,义乌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国庆刚过,记者便来到义乌,采访市委书记吴蔚荣。

记者:一个资源贫乏的农业小县,为何能在30年间发展成为经济强市?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国际商贸城?在义

乌的经济奇迹中,有没有文化的作用?文化起了怎样的作用?

吴蔚荣:义乌从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小县跃升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追根溯源,与义乌深厚的文化积淀密不可分。义乌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优惠发展政策均无所长。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义乌经济迅速崛起,从1978年到2007年,义乌国内生产总值从1.28亿元跃升至420亿元,财政收入从1779万元跃升至5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28元跃升到10255元。义乌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为义乌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渗入义乌人骨髓的传统商业文化驱使他们抓住机遇,抢先一步闯荡市场。改革开放的政策全国一样,为何义乌能发展成大市场?这就是文化的作用。

记者:长期以来,“义乌现象”、“义乌经验”吸引着全国各界的人前来探秘。义乌奇迹的原因与文化有何关系?

吴蔚荣:经济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一种软实力。文化通过流淌在人的血脉里的文化因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作用。义乌人善进取,擅开拓,敢冒险,富有商业头脑。义乌历史上就有重商的传统。义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力耕所得,不能果腹,这种生存压力产生了“鸡毛换糖”这一“拨浪鼓文化”,并逐渐形成了“务实重商”、“通商惠工”、“义利并存”的商业文化。以明代浙江文人叶适、陈亮、吕祖谦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对义乌的商业文化传统十分推崇。而这种文化传统在义乌人中代代传承,使义乌人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和人文优势。

记者:这种文化传统是怎样在现代变成软实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呢?

吴蔚荣:改革开放之初,义乌逐渐形成集贸市场,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没有像许多地方那样去“割资本主义尾巴”,而是开放市场,兴商建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一结合,“金风玉露一相逢”,义乌的市场就发展起来了。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震惊全球的中国数字》中称,世界上所有商品共50多万种,义乌就有40多万种,有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小商品,义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小商品已影响到世界商品价格的走势。

记者:精神是文化的核心。义乌文化传统的核心――义乌人的精神特征是什么?

吴蔚荣:我们曾举行过几次义乌精神大讨论,对义乌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总结,最后用12个字来总结和概括: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义乌精神是义乌人继承历史与开拓未来的有机结合,更是义乌人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永不懈怠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特征成为创造义乌奇迹的内在动力。义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传统,离不开义乌精神这一软实力的作用。在义乌精神这一软实力的作用下,义乌人因贫困而造就了财富,因落后而造就了先进,因“善进取,急图利”、“经世致用”的价值观和渗透骨髓的商业意识造就了义乌人的商业勇气,经济背后的文化、“勤耕苦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导致了义乌市场的崛起,义乌人的奋发有为导致了义乌经济的飞速发展。

记者: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义乌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义乌文化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吴蔚荣:今年,受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义乌经济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发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找差距、明目标、理思路、破难题、谋发展。这场持续数月的大讨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公认,收到对策和建议10万多条,市政府据此确立了26个重大调研课题和308个重点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大讨论活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实现了义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吹响了义乌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号角。义乌人是压不垮的,因为义乌人有义乌精神和文化的支撑,30年中多少风浪都过来了,眼前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