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

2008-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学堂 我有话说

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而在中西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则源自于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

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大量的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的特里波里、中亚安诺等遗址的彩陶相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在当时的学术思潮中,所谓传播论十分盛行。传播论认为,文化的发明和创造

是很困难的,而人群集团之间的文化学习和借鉴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所以世界上许多文化是由一地发明后相互传播的结果。加上正值中国文化西来说在欧洲流行,在此背景下,安特生说“然以河南与安诺之相较,其器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一源之感想。两地艺术彼此流传未可知也。诚知河南距安诺道里极远,然两地之间实不乏交通孔道”。

为了探寻彩陶的传播路线,安氏寻踪西进,由西安到兰州,再到西宁。经调查,安特生认为甘青地区发现的大量陶器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可归入仰韶文化,同时认为它们都是由西方传入,完善了他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体系。

由于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一经出笼,便在中国史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极深的学者们断不能接受,但同时也感到要推翻安特生的观点,最终解决中国文化起源这样的大问题,在材料上还有许多实际困难。不过,不少学者已意识到,在欧洲、近东和中国黄河流域之间,横隔着疆域辽阔的新疆,要解决仰韶文化彩陶西来说的问题,须对新疆地区的彩陶进行系统研究。安特生对此也有同感,“由地理环境上分析,确实新疆为吾人最后解决仰韶问题之地也”。

1931年留学归国的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发掘了安阳高楼庄的后岗,在这里他发现了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从地层上证明了中国的历史由史前到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梁先生的这一发现,对中国文化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安特生认为仰韶彩陶西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甘肃地区的彩陶年代上比中原的仰韶文化要早。1945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通过对甘肃宁定县(今广河县)半山区发现两座齐家文化墓葬,指出安特生在考古遗存认识上的错误。

然而,由中国彩陶来源引起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隐时现,其影响一直未消尘匿迹,并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所利用。时至最近,国外个别学者依然坚持认为中国彩陶来源是西来的,以彩陶为代表是中国远古文化根植于西方。给这个问题真正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彩陶之路发现。

彩陶之路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彩陶不断发现、研究不断深入。

新疆彩陶很早就有发现,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受中原考古学研究模式的影响,这些彩陶一直被当作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上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开始对新疆出土彩陶的墓葬或遗址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它们大多属于青铜时代,晚者甚至到了铁器时代,这使新疆彩陶研究跨出了关键一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开始的几年内,新疆发掘出史前墓葬四、五千座,出土大量彩陶。逐步搞清了新疆彩陶兴衰的基本线索。新疆彩陶并非是由西而来,是东方黄河流域彩陶西渐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彩陶之路的渐新理念。

至少在距今8000年前,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开始向四周扩张,距今7000年以降,进入到六盘山东西两侧;距今5500-5000年,扩展到青海东部;距今5000年以降,西进至酒泉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距今4000年前后,现身于新疆哈密地区。不过,这支东来的彩陶文化并没有在哈密绿洲驻足,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同时沿天山间的山谷和山间通道,进入乌鲁木齐周围,再向西沿着天山北坡的绿色通道,进入伊犁河谷;约在距今2500年前,这支文化继续向西挺进巴尔喀什湖以东,成为这里所谓塞克・乌孙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传播至此,彩陶文化已是强弩之末。公元前后的汉代,这支源于东方的古老彩陶文化终于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中国彩陶文化,在西渐过程中,沿途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地方性的考古文化。由黄河上游起点,通过河西走廊,在新疆地区沿着天山山脉这座沟通东西文化的大陆桥西进,终点到达巴尔喀什湖东岸一线,前后历时5000多年,沿途不同的考古文化是黄河文明一波又一波向外不断扩张的历史缩影。

至此,地处东西方之间具有关键性地位的新疆彩陶面貌逐渐明朗。彩陶之路的发现,使建立在其上的中国古代文化西来说终成历史。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