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道飞虹跨江河

2008-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金桀 我有话说

盛世造桥。

对此,我国著名桥梁大师茅以升先生曾有一段精彩论述:“桥是空中的道路。桥的所在地总是险要地方,形成陆上交通之咽喉。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

更可看出一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大师的话,正是我们解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桥梁建设辉煌成就的一把钥匙――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桥梁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

江河上下,道道飞虹,正如一个个历史前进的坐标,记载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多年前,长江上只有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两三座大桥。如今,长江上已建起了80多座桥,加上在建的有上百座。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主跨400米以上的桥梁已建成54座,在建18座;主跨600米以上的桥梁建成19座,在建12座;主跨800米以上的桥梁建成9座,在建9座;主跨1000米以上的桥梁建成6座,在建5座。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造了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等一大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现代化桥梁:

――润扬大桥:世界第三、我国目前最大跨径的悬索桥,2005年建成,主跨1490米。大桥经过四年半的建设,“工程质量零缺欠,安全生产零事故,造价控制零突破”,代表了中国桥梁建设管理的新水平。

――南京长江三桥:拥有中国第一钢桥塔,主孔跨径648米,2005年建成。它以“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和谐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获得2007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杭州湾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以630孔桥梁跨越36公里海面,是一座体现我国跨海桥梁最新技术成果的标志性工程。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2008年建成,主跨径1088米,是我国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超大型桥梁工程,代表了当前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大桥荣获2008年美国国际桥梁协会“乔治・理查德森奖”。当苏通大桥胜利建成通车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它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

跨越源自对创新的追求

回望以上一个个世界纪录,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一条跨越之路――中国桥梁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这里风大、浪急,流向多变,滩涂宽达10公里的南岸下面还埋藏着一窝窝的浅层天然气。作业之难,让众多海内外专家认为在这里建桥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正是依靠自主创新,凭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杭州湾大桥的建设者们刷新了“梁上架梁”架运重量的世界纪录,解决了大型混凝土箱梁早期开裂这一世界性的工程顽疾,以有控制放气工艺破解了浅层沼气滩涂作业难题。自2003年11月开工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让国外人士感到“难以置信”的苏通大桥,所在地水流湍急,土质松软,要在深水潮汐环境下软弱地基中进行超大群桩基础施工,把主桥塔墩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扎在水下,苏通大桥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游庆仲称之为“豆腐上插筷子”。桥塔施工中层层向上叠加,从塔顶到塔底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凤懋润用摞硬币打了个比方:就相当于把1000枚硬币摞起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看上去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大桥建设者手中变成了现实:豆腐上插筷子,还能让筷子如钢筋铁骨;摞起1000枚硬币,愣能让它稳如磐石!

苏通大桥的建设者们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4大世界级难题,创造了4项“世界之最”:世界斜拉桥最大跨径1088米、最长斜拉索577米、最深桥梁桩基础131根、最高桥塔300.4米,实现了向世界斜拉桥技术领先水平的攀登。113座桥墩构成的跨江大桥,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创下了世界建造史的世界纪录。

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

润扬大桥建设中,人们经常会在繁忙的工地上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就是润扬大桥建设总监代表、我国桥梁界资深专家陈新院士。院士来做一个工程的监理,这在国内工程界并不多见。陈新说:“在润扬大桥,监理是一项使命神圣的工作,必须提高精品意识,保障质保体系有效运行。”

陶建飞是水泥专家,润扬大桥的北锚碇和200多米高的北塔所用的全部低碱水泥和混凝土,都是按照他研究的配比配制的。没有现成的配方,国内的一些添加剂也不能和其他原材料完全融合,陶建飞就把自己关在高温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做着试验。经过了300多组的试验,陶建飞成功了。他研究的水泥混凝土筑成了高高的桥塔,直插蓝天。世界桥梁协会主席伊藤学由衷地赞美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漂亮的混凝土。”

这些令人难忘的镜头是我国桥梁建设者精神风貌的一个侧面――正是他们培育了“润扬精神”:“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正是他们,使中国的桥梁与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