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德国,有一个现象叫“陈晓勇”

2008-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丹梅 我有话说

为什么德国那么多的作曲家作品无法发表,而陈晓勇的作品却成为德国音乐作品出版社的固定曲目?

为什么德国作曲家的作品难以被演奏,而陈晓勇的作品却不断被德国和其他国家著名的大乐队上演?

为什么德国电视三台肯花大价钱在德国北方城市汉堡等大街小巷张贴题目为《新作品》的陈晓勇个人作品音乐会

广告?

一时间,陈晓勇的中式肖像,成为汉堡等北方城市的一个风景。

这的确是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仅仅因为陈晓勇有着中国的背景吗?有人说他有着很好的根基,他是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指导教授为苏夏先生的高材生。

仅仅因为他是那个享誉世界的作曲家、教育家利盖提亲授的学生吗?有人说,陈在大师班里的四年熏陶不会是浪费了时光的。而且大师欣赏他的创作,当他1987年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在“多瑙音乐节”的首演成功并获得高度评价后,大师对他说了一句重于千斤的话:你不是中国人,你是陈。这话里的寓意该是再明白不过的了:陈晓勇的作品不是停留在中国范畴里,而是有自己的风格。这正是一种超越!

追溯现象的根由很多,但是,如果你听他今夏在汉堡的个人音乐会,知晓两场卖空了的票房和爆满的座位,看到那个引起连绵不断欢呼和热泪盈眶的情景,你就会理解为什么陈晓勇是一种现象了。他那十八分钟长的《梦的颜色》在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大厅里的首演,牵人魂魄。

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啊!在犹如天籁回声的音乐里,倾泻出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空灵的闪烁,有苍茫的转换,有激越的华彩……在每一个音符的间歇里,散发出西洋的、中国的弹拨乐、打击乐的和谐音响,古筝、笙、琵琶和小提琴等乐器天衣无缝的交错,碰撞出一团一团色彩的颗粒,这些五颜六色的颗粒在宇宙中驰骋着,跳跃着,波动着……哦,梦是有色彩的,音乐也是有色彩的!

“色彩和音乐越抽象,就越接近。”陈晓勇说。这是他的总结吗?

一位专程飞来倾听陈的音乐会的匈牙利作曲家这样感叹说:终于能够在听了一个现代音乐会后高兴地回家了!

音乐活动组织委员会主席说:我必须说,这音色,这绝妙,在这样的夜晚里,是唯一的!

世界著名的大提琴家爱卡德・贝格曼说:陈的乐曲里为什么会有着别出心裁的音色和那一刻肃穆的风格?我明白了这正是从没有听过的颜色……

音乐界这样关注他,当然不是第一次。继他的弦乐四重奏获奖之后,紧接着众多国际一流乐团纷纷与之合作,诸如西南德国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国立爱乐交响乐团、法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韩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英国伦敦小交响乐团等。而且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委约作品,如为德国国家广播公司、葡萄牙古本江乐团、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马友友的丝绸之路、维也纳古拉本音乐节、国立汉堡大学等等。他的作品经常在重要国际音乐节演出。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和不来梅电台制作的陈晓勇作品CD光盘1999年在德国被评为最佳唱片。但是,这一次,2008之夏的这一次音乐会的反响则更广大、更轰轰烈烈。

还有,这一次以《新作品》为题的音乐会,还是作曲家与指挥家的精彩联袂。指挥是富有盛名的汤沐海。一个利盖提的学生,一个卡拉扬的弟子,都是炎黄子孙的他们,用一场场精美绝伦的音乐会让德国的观众倾倒。

梦原来是真有颜色的……

陈晓勇这样解释他的新作:“有色彩的梦,或者五光十色的梦幻,其实是一种更理想的现实。

音乐结构与梦幻很相似,常常能产生出意外的变化。这看起来不合逻辑,但是恰恰这种最佳状态的结合会产生一种梦想。”

陈晓勇这样解释他自己:“我一直在创作中,也在发展变化中。与中国同行不一样,在我的音乐中有着不同音乐的影响,这也是形成我音乐本身的变化以及再创造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人,我觉得,不管在哪种行业里,成功与否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外,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顽强,是否有个性。在中国,外族的多次统治也没有把本文化的根伤掉,而是产生出不同的结合。从中国近代史可以看出,中国从来没有很长时间的模仿期,即使有短暂的仿效,但马上就又回到本来的根处。人也如此,该具备这种素质。音乐海报上的标题说我是世界人,但是我有我的文化之根。”

与他作品的肃穆和严谨相近的,是陈晓勇不张扬的个人性格,他从不为暂时的成功而手舞足蹈。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是一个受道家影响的歌者,这个歌者,追求真正的情感和人性的深入,并将他与众不同的音色和独特的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这是陈晓勇现象的缘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