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合组织欲撬开瑞士银行保险栓

2008-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大潮的冲击下,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再次受到冲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1日在巴黎聚会,试图建立偷税逃税国家“黑名单”,瑞士首当其冲。

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推动经济发展是当前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各国相继推出救市计划,旨在担保银行间贷款及收购银行股份,阻止金融系

统陷入崩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将目光转向了从本国“出逃”的大量存入“逃税天堂”保险箱中的巨额资金。据悉,仅从法国外流的税额就高达300亿至400亿欧元。

由法国和德国联合召集的此次经合组织财政与金融部长会议,主题是“偷逃税”问题,但作为经合组织成员的奥地利、美国、瑞士、卢森堡等国未与会。瑞士驻法大使在接受瑞士媒体咨询时说,税收问题应在经合组织“正式会议上讨论”,因此瑞士未接受法、德的邀请。在21日的会议上,与会的经合组织17国部长决定在2009年夏季前确立3个“名单”,一是确定诚实国家“绿色名单”,二是庇护偷逃税者的“黑色名单”,三是针对“黑色名单”采取报复措施的偷逃税国家名单。德国财长的观点非常明确:瑞士应列为“黑色名单”。法国财长维尔特表示,应重新审议《法瑞税收公约》。

瑞士银行的官司大多与《保密法》有关。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制定了系统迫害犹太人的计划,欧洲的犹太人纷纷将财产向中立国――瑞士转移。瑞士于1934年制定了新的银行法,主要内容包括银行职员不能过问客户隐私,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客户存款数额和私人机密。此外,还设立了一道保险门闩――大宗存款可匿名,客户情况只有银行高层少数人知晓,这就是《银行保密法》。近年来,随着国际反恐、反洗钱和反腐败斗争加剧,尤其是“9・11”后,一些国家要求瑞士解除《银行保密法》,公开有犯罪嫌疑的大宗存款人员名单的呼声越来越高。2003年夏,瑞士联邦经济部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提供的名单,冻结了伊拉克前政权领导人萨达姆等在瑞士总额达3亿多美元的资产;同年,瑞士联合银行作出了将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134亿美元的资产归还菲政府的决定。

本次会议提出的“黑名单”问题在瑞士政府和金融界引起强烈反响。瑞士代理财长维德梅尔・施伦普认为,此次会议的决定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瑞士基督教民主联盟发言人劳尔称,瑞士并非“逃税者天堂”,瑞士遵守国际法规,瑞士金融体制是透明的。瑞士银行家协会主席皮埃尔・米哈伯也表示,为客户提供安全保密的金融服务是全世界所有金融机构的宗旨和原则,《保密法》并不意味着为“藏污纳垢”提供保护伞。瑞士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各银行内部对资金的来源也是透明的。瑞士银行保留在司法机关进行调查时提供所需“证据”的权利。米哈伯称,“黑名单”只有在全体经合组织成员同意的情况下才能确立,现在的提议是“非法的”。

本次会议向瑞士金融体系发出了“最后通牒”,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瑞士政府和金融系

直面金融危机

统应进一步完善其金融监管机制,防止各类有损声誉的脏钱、黑钱继续流入其银行。

(本报日内瓦10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