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依靠创业创新架起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桥

2008-10-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义乌市快速发展的生动写照。30年来,义乌市抓住市场发育先机,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规模,促进商业资本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张,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开辟了一条商贸主导、联动发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有特色发展之路。

义乌靠商贸起家,市场是义乌人的最大财富和创业的巨大舞台。他们始终坚持把市场作为区域的“发展极”来培育和经营,一切围绕市场而谋划,建成了一批影响全球市场的小商品制造业。义乌发展是理念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的过程,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这一系列创新,促进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全民创新兴业的有力保障。

义乌是个“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的神奇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创造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观。

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产业体系。城市化阶段(1998-2003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义乌发展成就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崛起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在2006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居第十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定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发市场”。从基础薄弱的工业小县崛起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强市。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拥有20多个优势行业,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从偏远的内陆城关镇崛起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7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市场外向度高达55%以上,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从温饱不足的变相讨生活转变为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城乡居民年收入分别超过2.4万元和1万元,储蓄存款428亿元,每百户家庭拥有生活用汽车30辆。

义乌以市场闻名,因市场发展;以创业富民,因创新强市。义乌的实践证明,市场是义乌人的聚宝盆和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桥,创业创新是义乌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的舞台上艰苦创业创新,义乌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成功要素和主要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走出了一条商贸主导、联动发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独特发展之路。其主要构成要素是:

(一)群众创造和政府有为互动。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人民的创举。“百姓推着政府走,政府领着百姓跑”。改革开放之初,群众创造了小商品市场雏形,政府不仅作出开放市场决策,而且总结提升群众创造经验,提出兴商建县战略加以全面推广。市场发展过程中,群众创新了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创办了联托运市场、家庭工厂等,政府积极参与市场建设、提升市场业态、完善交易规则、培育交易组织成长,引领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商贸发展和工业支撑互动。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工业双向互动、共同繁荣。在实施兴商建县(市)战略的同时,充分发挥商贸资本雄厚、市场信息灵敏、经商人才众多等优势,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发展与专业市场关联度紧密的小商品加工业,构筑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促进了市场与工业联动发展。

(三)培育市场主体和健全市场体系互动。在创业中培育市场主体,在创新中健全市场体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支撑起市场繁荣,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创业创新的良好平台。通过赋予小商品经营者合法地位、营造放水养鱼创业氛围、鼓励市场主体多元化等举措,促进了11.7万个市场主体的形成。通过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培育人力、土地、资金、产权等要素市场体系,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等,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健全。

(四)传承传统文化和吸纳现代理念互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明理念,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结合产生强烈的渗透力。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引导群众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把创业创新精神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

(五)推进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互动。农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互动催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实施以工哺农、以商强农战略,通过实施“市场带百村”工程,拓展了农民致富渠道;通过实施农业“强龙”工程,推进了农业产业化;通过制订并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促进了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融合。

(六)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互动。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协调互动、社会各成员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注重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形成了农民与市民、本地人与外地人、本国人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和谐创业的良好环境。

主要经验和今后设想

义乌在开拓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的实践中,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而又特色鲜明的经验,主要是:

(一)以人为本,创业富民。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的执政理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围绕让经济搞上去、让百姓富起来、让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制订发展战略和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促进群众在自主创业中富裕起来。

(二)完善体制,创新兴业。坚持理念创新、市场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创造出许多奇迹,更在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运行体制中开创出许多先河,实现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有效保障了全民创新兴业。

(三)重商强市,以“市”兴市。坚持把市场作为区域“发展极”来培育和经营,做到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使市场变成一座巨大反应堆,引发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连续裂变,促进了小商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因“市”而生,城市发展和功能完善因“市”而动。

(四)科学决策,一以贯之。坚持正确政绩观,摒弃只顾个人政绩不顾发展实际的陈旧政绩观,对在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本地发展规律的兴商建县(市)战略,历届县委和县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始终做到一张宏图管到底,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

(五)自觉革命,执政为民。坚持公开、公正和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通过深化改革果断割断部门“权”与“利”的脐带,从源头上遏止寻租和腐败,推动形成了党政班子和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干净干事,追求有所作为、但决不为所欲为的良好氛围。

义乌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也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义乌市委和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关注民生,抓创新、重提升、促和谐,努力实现高位突破、率先发展。推进市场创新,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抢占产业制高点;推进工业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合作交流,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