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朝夕相处间 旧貌换新颜

2008-1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印象最深的是由于没有款项押运,那时每天上班都要背着装满钞票的钱袋从分理处走到储蓄所,下班再背回去。资金往来全部是手工记账,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填单子,算利息,打余额表,一直忙活到很晚。”在储蓄员岗位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鸡西分行红星路储蓄所王慧萍,对30年前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深。

从“一个算盘走天下”到如今驾轻就熟地使用电脑,从被动地为办理存取款业务,到今天流利地为储户讲解基金、保险、股票等投资理财知识。在这个朝夕相处的平凡岗位上,王慧萍也亲历了我国银行业30年从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科学可持续发展、风险可控营运,从长期封闭发展、执行行政管理到全面对外开放、实施有效监管的不平凡历程。

改革:渐入佳境

回首过往,30年的改革发展,使我国银行业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制机制得到深刻变革,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商业银行体制基本确立,改革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递进并加速发展的特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标志着银行体系的改革也随之启动。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逐步打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体系开始形成。

1984年,随着银行改革步入企业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城市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破茧而出,开始为经济发展提供多领域的金融支持。

由于体制转变不力、风险管理不足等原因,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银行风险集中暴露。通过清理撤并农金会、整顿规范城乡信用社、剥离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等重大举措,中国开始对银行业进行清理整顿,银行业长久积弊的风险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重要决策,并先后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注资共计600亿美元,帮助其补充资本。按照“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的改革思路,改制银行先后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于2006年公开上市。

经过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由无到有、经营管理理念由旧变新、风险管理能力由弱变强、业务创新步伐由慢变快、经营绩效指标持续改善。目前,4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的2.11%增长为2007年末的13.17%,不良贷款率从16.84%下降为2.81%,平均资本利润率从-0.88%增长为15.57%,均已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2007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市值居全球银行业市值排名的前三名。

开放:循序渐进

对于底子薄、起步晚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打开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大门,在引入竞争的同时借鉴他们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无疑是一条早日走向成熟的捷径。

1980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第一家代表处。同年4月,中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加入世界银行。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的步伐开始加快。

中国加入WTO为银行业对外开放开辟了新天地。在过渡期里,中国银行业认真履行承诺,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经营的各种行政性限制,并根据经济发展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地实施自主开放措施。

2006年,随着过渡期结束,银监会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的所有非审慎性限制,并适应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和业务发展需要,实施法人银行导向政策。截至2007年底,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26家,外国银行分行117家。

与此同时,本着促进银行业竞争力提升和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并重的原则,审慎引进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中资银行走出去。目前,我国共有26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4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214.4亿美元;已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家分支机构,海外机构的总资产达2674亿美元。

事实证明,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对照巴塞尔核心原则评估,中国银行业在7个方面25条原则要求范围内和200条必要标准上,符合和大体符合率已从 2003 年的12%上升到2006 年的60%。

监管:未有穷期

金融越发展,就越要加强金融监管。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银行业的监管,才会有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2003年,银监会挂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也就此揭开了银行业加速发展的新篇章。

5年多来,银监会先后制定出台了230多条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了银行业监管法规制度体系;确立了“准确分类、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从根本上促进商业银行建立资产扩张的自我约束机制;颁布了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程序和办法,增加审批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将风险监管的领域从过去仅涵盖信用风险拓展到包含信用、市场、操作三大风险和信息科技、法律等全面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稳健经营水平。

正是因为一以贯之的持续监管,我国银行业才多次成功化解了近在咫尺的金融风波的冲击,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并始终保持着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3年的23.7万亿增长到60万亿,增加了一倍多,而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3.6%下降到6%;当年利润从未提足拨备和资本不充足情况下的364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充足拨备和全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下的3030亿元,上升了8倍多;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从1.34万亿元压缩到5654亿元;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从只有8家中小银行增加到175家,达标银行资产占比相应从0.6%上升到84.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