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安高新区:以创新文化促建一流园区

2008-1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吕贤如 杨永林 通讯员 党发龙 马东芳 我有话说
今年1―9月份,西安高新区企业的利润保持了36.67%的高速增长,进出口实现了90.4%高速增长,企业实缴税金实现了38.18%的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2%。

作为全国唯一的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高新区首家版权中心,目前,这里平均每天成立7家科技企业,转化3项科技成果,申报10项专利或版权。

采访中,

记者感受到了那正在着力构建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那开始形成的能上能下、服务企业、支持创新的创新文化。正是这一切使西安高新区信心满怀地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突出管理创新打造创新平台

前不久,西安高新区推出的“限时办结、超时默认”服务承诺,一时成了当地的热点新闻。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介绍说,这项制度涉及99项服务事项,明确第一个接待办事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负责人,旨在实现“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政务新环境。

管理不断创新成为西安高新区的突出优势。

“美国硅谷完全是市场驱动,很多信息只能从网上找,企业自生自灭。而西安高新区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确实比美国好。经过考察,发现西安高新区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更大、更周到。”这是华迅微电子首席执行官周文益选择西安创业的首要因素。

管理创新使西安高新区引来很多“千里马”。

西安三茗科技总经理李增胜创业时在高新区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他缺少资金、场地,就帮他把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移到了高新区,从此他享受到高新区很多优惠政策。如今,他获得了陕西省科技创新一等奖,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英特尔和微软等国际前十大计算机品牌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中外大企业也看中了西安高新区的管理创新。

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行政总监寿斌说,中兴通讯在深圳、南京、上海、西安、北京、重庆、成都、天津都有研发基地,西安60亿元新研发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成为中兴通讯在全国最大的研发基地。

推进体制创新奠定发展基础

西高新管理创新的活力来自体制创新。比如,这里基本都不是公务员,国家没有投入。

处以下员工都公开招聘,每年每季度考核。高新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很灵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自行调整,不用报批。西高新管委会考评办主任王农介绍,高新区成立时只有一片农田和贷来的10万元启动资金,没有丝毫税收,“政策扶持,贷款起步,负债经营,滚动发展”走到今天。

体制创新打碎了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管委会帮助企业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同一企业,高新区内的新厂工资是老厂的3倍,劳动生产率却是老厂的15倍,王农说,“所以我们把高新区叫做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区。”

培育创新文化提升集聚效应

西高新的实践表明,创新文化形成于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科技创新的进程中。西高新的企业对此感受颇深。李增胜说,高新区的创新文化,就是在长年坚持创新中,在管委会领导和员工之间形成的支持创新的默契和素质。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建西说,她从高校、研究所来到这里创业,感到整个西安高新区就是一个大的科技创新孵化器:创新氛围很好、工作人员办事认真,使大批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能够一心一意投身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创新文化的培育关键靠领导者的大力支持。曾任党校教师的王农说,西高新的创新从一开始就加入了领导者的某种自觉优势。历届领导人都很有创新意识,认为一定不能复制旧体制,一定要创新体制。对新体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西安高新区特有的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提升了高新区的集聚效应。李增胜说,对企业来说,制度重要,但办事时和人打交道的感觉更重要;资金重要,但高新区领导人做事风格比钱更重要。“高新区领导和我都成了朋友,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西高新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也使人很舒服,没有陌生感、距离感、恐惧感。这让企业敢于放开手脚探索创新。”

“西高新的创新文化氛围,使我们企业对西高新创建一流世界科技园区充满信心。”周文益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