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四万亿用到刀刃上

2008-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田勇 我有话说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消费、投资和出口的结构关系也很不平衡。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经济

的衰退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出口情况,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额1074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我国外需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从当前形势来看,全球经济放缓的势头在短期内难以遏制,刺激内需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在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在2010年底前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

扩大内需包括两方面:居民消费的拉动和投资的驱动。虽然今年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短时间内很难大幅度地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收入分配改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当前一方面要加大社保、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保持消费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还须看到,要在短期内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扩大投资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但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也上涨了10.3%,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投资实际增速为15.1%,较去年同期相比还是有所放缓,当前国家提出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对投资的扩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使扩大投资的政策真正得以有效落实,实践中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要优化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常常出于增加税收、GDP指标等因素来考虑,大量投资于企业,这样虽然短期的产出较大,拉动经济的效果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会产生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后果,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和检查力度,指导投资方向。在投资方向上,首先要发展农村,增加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的硬环境,如修建道路、沟渠等,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其次是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去,地震灾区灾后大量的公路、桥梁和房屋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行重建;最后,投资重心应放在关系民生的投资上面,要让中低收入的人群过得更好,对廉租房建设的支持、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都体现出了这一方面的需求,这也是以投资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同时,要保持高的投资效率,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此轮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不能重复过去低效率的模式,对行业进入标准要严加控制,不能让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卷土重来,导致新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还应该把此次金融危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机遇,增加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的投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资金来源上,需要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和社会各方资金的共同支持。4万亿的投资资金来源上,对公共设施的建设应主要来自政府,其中既包括中央财政又包括地方政府,而且因为投资项目归根结底造福于地方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出资不应该少于中央财政;另一方面,对于可盈利的项目,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等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防止由财政投资增大而发生挤出效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很大的支持,预期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调,利率下调将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贷款需求将会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下降又会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增加,并且在十条措施中已提出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银行贷款的增量可能会增大,也将有更多的可贷对象供其选择,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将会增大。对于一些大型投资项目,也可以前期由中央投资,后期配套银行贷款,这样银行的风险度也会大大降低。同时,也要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防止发生把大笔信贷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上的“堆大户”现象。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