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期待所有公共图书馆都打破“篱笆墙”

2008-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钱夙伟 我有话说

2007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着力构建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这种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流动站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被业界誉为“嘉兴模式”。(10月30日新华网)

所谓“嘉兴模

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是在实现乡镇、村(社区)图书馆(室)全覆盖的同时,实现文献资源的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实行书刊借阅全市“一卡通”,也就是所有的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篱笆墙”通通打破,在总分馆体系内,文献资源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这无疑让文献图书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乡镇、村(社区)图书馆(室)与市图书馆,因为“篱笆墙”的拆除,实现资源共享。在馆藏量上,几乎没有区别,而于读者,因为“一卡通”,一张卡可以“坐拥”全市所有馆藏图书,而通借通还,更让读者有了最大的方便。当然,要让打破“篱笆墙”效应得以充分体现,还需要拆除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所有“门槛”。以目前的国情,尤其是在农村,这是图书馆走进公众的关键。因此,“嘉兴模式”最大可能地体现了公益性原则,总分馆体系内的所有图书馆实现免费办证、免费借阅、免费查询、免费上网(局域网)、免费参加活动。也因此,统计显示,嘉兴的探索得到了城乡居民的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

据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而今年7月份发布的第五次调查报告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上一次调查结果只微升0.1%。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关方面从对读书风气的倡导到刻意创造读书的条件,都更应该检讨。因此,当读书风气令人心焦地淡薄之时,打破“篱笆墙”的“嘉兴模式”,其实也是势在必行。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普及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重任,鼓励公众读书看报、学习知识,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众文化品位,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因此,图书馆不能成为藏书馆,只有让公共文化为所有人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打破“篱笆墙”,嘉兴市采取了“三级投入”和“集中管理”的保障措施,即市、区、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入,由作为总馆的市图书馆集中支配使用。显然,没有财力的支撑,不可能有“嘉兴模式”,而财力的支撑,说到底是观念的支撑。

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应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挑战,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政府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也是最有远见卓识、最基础也效力最持久的投入。因此,当一方面国民阅读率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因“篱笆墙”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之时,希望“嘉兴模式”能在各地推行,所有公共图书馆之间的“篱笆墙”,都能尽快打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