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气龙潜底 惠泽神州

2008-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如果你生活在祖国东部的某个城市,如果你也对每天悄然改善的空气质量感同身受,那么你或许不知道,这其中有一份功劳属于看似离你较远的“西气东输”工程。

从2004年12月30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的4年里,西气东

输工程共向100家天然气用户分输及销售天然气420亿立方米;东部地区煤炭消耗量减少4900多万吨,污染物排放减少230万吨,共计有3000余家工业企业、5700万户居民、2亿多人口从中受益。

从落后一百年到世界一流

由西向东,穿大漠、过太行、越黄河、跨长江,蜿蜒4000公里的天然气管道,这就是被称为我国“能源大动脉”的西气东输工程。

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条天然气管道建于1872年,我国第一条输油气管道始建于1970年,落后100年。然而,西气东输工程,一举使我国的管道建设水平提升为世界一流: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管壁最厚、输送压力最高、技术最先进、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世界罕见,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施工难点属于世界级难题。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总投资1500亿元,工程自西向东跨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10个省区市,39个地市、88个县市区,工程仅挖填土石方量就达3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铺设一条一米见方的道路环绕地球一周。

据专家介绍,西气东输管径1016毫米,压力等级10兆帕,管材选用的是X70钢,一次铺设4000公里,工程横贯中国,要穿越沙漠、戈壁、黄土高原,穿越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穿越地震断裂带和高强度地震活动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搭起一座互惠双赢的金桥

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但拉开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序幕,也从此搭起了由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到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一座互惠双赢的金桥。

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西气东输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西气东输年输天然气120亿立方米计算,每年可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27万吨粉尘,使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消耗增幅达50%,比利用煤炭可节约能源437万吨标准煤。而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安全快捷,有利环保,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在西气东输工程拉动下,我国天然气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需求将分别达到1000亿立方米和2000亿立方米,我国将成为全世界增长潜力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为适应这种形势需要,我国将规划构建覆盖全国的“五横两纵”天然气基干管网,逐步形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就近外供、海气登陆的供气格局,最终实现全国天然气的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和市场规模化。

建设不忘保护沿途环境

工程建设之初,中国石油就与国家文物局立下军令状,确立了管道建设要让步于自然保护的原则。为此,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专门制定发布了《西气东输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对已知文物的“避让”政策和对偶然发现文物的“停工”政策。同时,建设部门还通过实地勘察绘制了专门的地图供施工单位参考,以便对偶然发现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性挖掘,尽量避免损失。

在陕西境内,输气管道要经过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建于东晋时期的钟山石窟。为了保护石窟文物,工程不但将两次穿越地改为距离钟山石窟南300米的秀延河,而且在施工中做到尽量减少放炮开挖管沟,控制爆破药量,个别地段用凿岩机,使“国字号”文物在“国字号”工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据不完全统计,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用于管道沿线文物勘探、发掘、补偿的费用达几千万元,沿途应该经过但却绕过的历史文化遗存、遗址达数千处,但都得到了及时处理和妥善保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