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本报报道在浙江理论界引起反响

2008-1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本报杭州11月14日电本报今天一版头条推出的人物典型在浙江省理论界引起反响,理论工作者对陆立军扎根基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改革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成功之路表示赞赏。他们认为,陆立军是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榜样。

谈起陆立军,浙江省委党校

组织人事处处长杜文很有感情。他说:作为陆教授的同事,我从他身上看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产生的巨大力量,看到了科学理论的无穷魅力。陆教授投身浙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走遍了全省每一个县,扎根基层16年,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忠诚践行者。他把来自于社会实践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为浙江省和义乌市提供了大量的调研报告,完成了许多重大课题。他还带领和培养出了一支学风严谨的学术团队,为党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陆教授身上,我看到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他无愧是每一位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学习榜样。

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葛立成研究员认为,光明日报宣传陆立军这个典型很有意义。陆立军治学严谨,作风务实,深入基层,持之以恒地搞研究,他很注重浙江发展与理论的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深化,再回到现实,提出意见和建议,他的大量建议对义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非常缺乏像陆立军这样的专家。陆立军扎根基层的精神在现阶段尤其需要,要鼓励理论工作者与实际结合,深入实际,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理论工作者更要像陆立军一样,深入实际,为政府为企业解决难题出谋划策。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虞晓芬教授说,陆教授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他执着追求真理,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和现实需要结合,走出了一条值得广大知识分子学习的成功之路。陆教授已60多岁了,但他还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充满激情。他思想很年轻,很富有创造力,能与时俱进,这些都很值得学习。美貌悦目,美德赏心。一些读者认为,陆立军的可贵之处在于对金钱的淡泊。在义乌这个富人成堆的地方,陆立军很穷。但作为一个学者,他却获得了别人很难获得的财富――一个理论工作者最宝贵的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有什么能比对社会进步发挥作用的成果更重要的呢?

浙江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蓝蔚青说:陆立军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陆立军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总结经验的理论指导,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

“陆教授最可贵之处,是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教授说,“他从研究《资本论》开始,但《资本论》与其他经济学著作在他手中已变成了活生生的文本,因为他已经把这些文本紧密地连接到了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之中,从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具有新的解释力量和实践力量。”部分读者认为,现在学术界很浮躁,一些学者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走穴上,甚至不务正业,在学术上却花时甚少,写论文东拼西凑,理论的原创性越来越少。他们所缺乏的正是陆立军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陆立军在基层一待就是16年,也正因此,他才能写出大量原创性的论文和专著。陈立旭认为,光明日报报道陆立军教授的事迹,有助于扭转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鼓励把学问从书斋中解放出来,面向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赵人伟是浙江人,与陆立军很熟悉。他说:经济需要转型,经济学需要转型,经济学家也需要转型,知识分子只有适应形势,实现转型才能与时俱进。今天,陆立军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他还能够勇于承认自己曾经的不足,这一点尤为难得。我们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时,既要总结成绩和贡献,也要总结经验和教训。陆立军这种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作风,正是目前需要提倡的风气,那就是实事求是的风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