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研讨“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2008-11-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为纪念戊戌维新110周年,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日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李文海、李喜所、房德邻、郑大华、史革新、郑海龄等30余位近代史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围绕主题,主要探讨了戊戌维新在

社会变革视域的地位和作用、变法失败的原因、维新思想与思潮、维新人物等问题,会议展示了许多亮点。

一、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许多与会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运用公共关系学、新闻学、心理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学科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多重视野中对戊戌维新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诠释,得出了新的见解和认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精神和魅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学者从人际关系视角对维新人物所作的新考察。有学者认为这种研究范式是对唯物史观方法论的一种扩展,使研究者摆脱经济环境研究的独一模式的束缚,重新审视人物的生成状况与环境,如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从而能更有力地说明缘何同一时代相似经济环境下成长的人物会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与品质,有利于历史研究者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

二、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广泛,进一步拓展了戊戌研究的领域。作为社会改革的戊戌维新必然会引发诸多社会领域的变革,对当时的思想、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的转变产生巨大的影响。与会者阐发了维新运动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剖析了维新带来的思想、观点、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还对维新思想家的经济观点与实践、戊戌维新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变迁等以前研究较少的课题进行了探讨;康梁等主要变法人物不再是研究的唯一主角,李端?、黄遵宪、陈宝箴等过去较少为人关注的维新人物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表明戊戌维新的研究在往细化、具体、深入的方向发展。

三、将研究与现实关照结合起来,深化了戊戌维新研究的现实意义。历史的功能之一在于为后人提供思想行为的方向与指导,历史教训与经验为现实建设提供劝诫与启示。戊戌维新对我国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政治转型、思想启蒙有何借鉴意义,它的失败又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带来什么思考,改革要发扬什么、规避什么,维新人物的思想有何现实意义与启蒙价值,不少与会学者都谈到了这些问题。这种思维逻辑彰显了中国文化中经世致用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学者们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忧思天下的精神。

四、会议最大的特点是营造了一种自由、宽容与和谐的学术氛围。康有为在戊戌维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戊戌思想是否能被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的开端、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戊戌变法期间中央政府的变法与地方维新的关系等问题是会议争论的焦点所在,与会者就这些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些问题在争论中逐渐明晰,一些问题在争论中彰显了其复杂性及亟须深入研究的急迫性,新的认知与理解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下得以产生。

(王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