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那碑名叫“清风碑”

2008-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抓住郭同川伸过来救他的手,郭孝义拼尽全力只迸出了两个字:“管子……”然后,就软软地倒在同川的怀里,再也没有醒来。

这是2006年11月21日的晚上9点多,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在为村上

引水项目拉运水管时,由于劳累过度力不能支,从车上摔落,头重重地磕在了路边的道沿上,不幸以身殉职,献出了年仅50岁的宝贵生命。

噩耗传开,全村人聚集在郭孝义家周围,他们不相信郭书记就这样离开了他们。村民们流着热泪用翠柏搭起牌楼,用砖砌好墓穴,用煤渣铺了巷道,他们要让一辈子没有享受过的郭书记最后风风光光地走好。

11月27日,郭孝义要下葬了,东英村在外工作人员赶回来了,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果商闻讯赶来了,曾经同为青藏公路建设工程兵的战友们也从各地赶来了,800人的小山村一下子涌进1000多人。

雨雪和着泪水,唢呐伴着哭泣,在一声声哭喊中,1000多人踩着泥泞冒着雨雪抬着他们的郭书记上路。

临近墓穴,30多名小伙子突然一声呼喊,把郭书记的灵柩高高举过头顶,一步、两步,一百米、二百米……

“无论干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上对得起党的培养,下对得起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

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位于黄河西岸巍山脚下的柏鼎塬上,这里沟壑纵横,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村。1984年,经过8年的部队锻炼并在部队入党的郭孝义回到了家乡,1999年,郭孝义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支部大会上他这样说:“我们村有22名党员,团结起来就是一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堡垒。无论干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上对得起党的培养,下对得起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

韩城是花椒和苹果优生区,郭孝义上任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两委会一班人制定了东英村发展规划,号召群众“退耕还林”,建立以花椒和苹果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

新产业需要新技术。郭孝义除了自己带头刻苦学习和钻研,还多次跑到省上、市上,聘请农艺师给村民们讲解花椒、苹果的栽种、施肥、修剪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并挨门动员群众前去听课。

1998年,东英村的果椒数量不足1万株,通过短短3年,郭孝义让全村的椒果树增加到了8万多株。椒果让东英村的人均收入一下子增加了500元。

2001年冬天,市场上销售的农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为了使群众的果树不受损失,郭孝义动员父亲对自家苹果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自家的5亩苹果树根被烧坏了,全村人的果树躲过了一劫。郭孝义的妻子刘秀能气得眼泪直流,郭孝义却欣慰地说:“多亏在咱家进行了实验,要不全村可就惨了。”

东英村群众被郭孝义的举动感动了,大家都愿跟着他干,椒、果种植迅速发展起来。到2007年,全村果、椒树已发展到13.9万多株,人均收入也由 1998 年前的460 多元增加到了2700多元。

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郭孝义组织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和副业生产。村民建勇对养鸡很有研究,就是没有地方做鸡舍。郭孝义知道后,将已停办两年的学校教室腾出来给其做鸡舍。建勇养鸡致富后,表示要感谢郭支书的相助之情。郭孝义笑着说:“我是公家人,公家人就是替大家办事的人,你不要谢我,我还要感谢你给群众带了个好头。”

8年来,郭孝义每年都给自己下任务、定计划,他坚定地认为,只要信念不倒,东英村就一定能富起来。郭孝义去世后遗留的日记本上写着东英村的3年规划:2006年冬,拓宽主巷道;2007年硬化、亮化(主巷道),争取村里的电网改造;2008年,大搞规模养殖,给养殖户解决场地、联系资金……

“不解决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我就不干这村支书!”

农业发展了,花椒和苹果产业已成气候,可进出村子的道路和群众的用水问题却成了郭孝义的一块心病。

由于道路狭窄泥泞,东英村苹果熟了没有客商来收,群众出入也十分困难。“不解决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我就不干这村支书!”郭孝义又在全体党员大会上立下了“军令状”。

为了凑够修路的启动资金,郭孝义咬牙将耕牛牵出去卖了1000元钱,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村干部带头垫付工程启动资金,乡亲们也纷纷捐款集资,把唯一的那条土路,拓宽整平,铺上了沙石。2002年,国家实行“村村通”政策,每铺设1公里柏油路补助2万元,但是,按照政策规定,想争取到这个补助,村里还得出一笔不小数目的配套资金。刚刚让群众集了资,这次再集的话,郭孝义觉得自己张不了这个口。怎么办?万般无奈的郭孝义托人以他个人的名义,在信用社贷了5000元的款,这还远远不够,家里也早已没有值钱东西可卖了,还有啥办法呢?突然,他想到家里还有一副给老人准备的棺板。

郭学义来到二弟郭忠义家,磨蹭半天说出了想卖老人棺板的想法。从来没有与哥哥红过脸的郭忠义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弟媳赵金各提起哥哥来这样说,“修路、修水每次都是我们家当先,我们劝他不要干了,但他不听。”这次郭忠义决定不让步,他第一次把哥哥推出了家门。

“扑通”一声,郭孝义跪倒在70多岁的父亲面前,给老人磕了个头,含着泪说:“爸,现在村上修路没钱,你和我妈身子骨都硬朗,棺板放着暂时也用不着,能不能让我先卖了给村上修路,以后咱们再买好的?”

父亲郭朴乾也当过多年的村干部,知道村上的事难干。现在,儿子就跪在他面前,一脸的愧疚。他的心再一次痛楚,颤巍巍地走过去,双手扶起了儿子,对他说:“甭跪,爸知道你走这一步也是没办法,你就拿去卖了吧,把路给大家修好!”

孝义卖棺板修路,一下子感动了村里的人。为大伙修路,人家连老人的棺板都卖了,咱什么样的钱不能掏呢!没有强制,没有号召,大伙纷纷自觉地捐款集资,顺利地争取到了修路补助款,圆了东英村人老几辈的油路梦。

油路修好了,可是,郭孝义却神秘地“失踪”了。原来,村上修路时,欠下了一些工程款,工程队多次上门催要。集体没有一分钱,孝义也不想再通过集资让乡亲们出这笔钱,无奈之下,就悄悄去了一百里外的桑树坪西沟煤矿当了临时的挖煤工,差点把命搭进去的郭孝义,拿自己3个月打工挣的4500元,还清了村里的欠款。

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

郭孝义在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奋斗不止、一路领先。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8年期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精神,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兴修水利、硬化道路、调整产业、整治环境、扶贫帮困,谱写了东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篇章,赢得了村民的尊重、信任、拥护和爱戴。他用自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忠实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神圣职责。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忠孝仁爱、大德大义的优秀品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奉民为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郭孝义“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天还大,而对自家的事却考虑得很少”。“东英村只要还有一户村民的日子过不好,就是我这个支书没当好。”这是郭孝义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清贫而又富有,他的人格朴实而又崇高。他不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不愧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保持先进性的典范,不愧是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一面旗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