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贾晓洪:霹雳火 射天狼

2008-11-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晓毅 本报通讯员 马明 我有话说

西北大漠深处某试验基地,一架战机呼啸升空,机动,转弯,锁定目标,导弹发射,广袤寂静的沙漠上空发出巨响――击中目标,五发五中!先进的性能,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能研制抗干扰、数字化空空导弹的少数几个国家之

一。该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领导人称赞这是中国人民的“争气弹”,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盛开的又一朵奇葩。

创造这一辉煌业绩的技术骨干之一,就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研究员贾晓洪。

从大学生到博士后,从技术员到研究员,他逐步成长为中国空空导弹型号副总设计师。他把国防事业融入生命,十七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一航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被授予河南省“全省企业青年创新标兵”、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中国打造蓝天利剑

1968年,贾晓洪出生于洛阳,父母都是老一辈航空人,因此贾晓洪从小就与空空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之后,改革开放大潮兴起,贾晓洪赶上了好时候,一个个航模,一册册航空画册从小为他描绘出一个斑斓的世界。中学时,他就萌生了为中国打造蓝天利剑的理想。

1991年,贾晓洪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导弹制导专业毕业,来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第五研究室工作。他投身于广阔天地,在实践中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他几乎把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对技术报告的阅读和分析上。

于是,办公室里那深夜依然闪亮的孤灯成了贾晓洪的学习良伴;那吱呀作响的老四脚板凳承载了一个年轻人沉甸甸的梦想。几年的实践与研读,换来的是一本本书写工整、条理有序的分析笔记。而这些笔记到现在依然是那些刚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争相传阅的“宝贝”。

有了充分的积累,贾晓洪崭露头角,会议上他的见解独辟蹊径,讨论中他的分析有理有据,很快,他便被专家们看中,走上了重点型号研制的重要岗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许多国防科研院所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冲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也不可避免地在阵痛中蜕变。一些同事或是跳槽大公司,或是下海经商,而贾晓洪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面对南方大公司的高薪聘请,他婉言谢绝;来自大学同窗的真情邀约,他也只是心存感激,回过头继续默默地钻研专业。因为他明白,国家越是开放发展,护卫蓝天的利剑越需要磨砺,祖国的富强

越需要有人为之保驾护航!

正是有了这种决心,贾晓洪不断超越自我――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

为完成国家任务,贾晓洪常常“玩命干”。(资料照片)

搞科研就要玩命干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国际风云不断变幻,高科技战争崭露头角,“落后就要挨打!”人民军队急需手中利器。参加工作不久,贾晓洪就赶上了国家某重点型号空空导弹研制工作的正式开展。他由于平时表现突出,被选中参加型号研制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贾晓洪的名字就与一个个技术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在承担某红外空空导弹型号研制任务期间,贾晓洪负责导弹数字跟踪板的技术攻关工作,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当时信息处理领域最新推出的DSP微处理器。

这一技术的应用,当时在国内才处于研究阶段,在国外只是进入试验阶段。但贾晓洪通过充分论证,认为这一技术必将成熟,也必将成为提升空空导弹性能的有效手段。他顶住压力,决心做这个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贾晓洪和科研团队一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该型导弹由模拟向数字控制体制的转变,并实现了导弹先进的抗干扰能力。用专家们的话来说:这一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空军又拥有了一种保卫祖国领空的有力武器。

后来,贾晓洪承担该型导弹制导舱主任设计师,负责导弹制导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制导回路数学建模等工作,并多次负责完成包括跟踪制导一体化技术在内的技术攻关。

说起来短短几行字的任务,落实到工程研制中,却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全心投入。特别是在解决该型导弹弹道不稳定现象的过程中,贾晓洪通过充分论证,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数字控制算法,保障了该型导弹后续试验顺利完成。空中定型试验5发5中的优异成绩,令在场专家和试验队领导禁不住高呼“震撼”,泪流满面。

近年来,贾晓洪又在某新型导弹制导系统演示验证项目中担任制导系统负责人。这期间,他提出制导算法改进设计思想,使导弹脱靶量偏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证了后续空中演示验证靶试的圆满完成。

同志们都说,越是难题,越能激发贾晓洪玩命干的劲头。2005年9月,贾晓洪开始担任国家某重点型号新一代红外空空导弹副总设计师,并担任国家某精确制导跨部预研项目课题负责人。担任型号副总设计师后,贾晓洪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作为技术上的领军者,他奔波于各个技术攻关现场,深入了解工作进度,面对面指导技术人员工作,和他们一道分析影响问题、寻找办法;作为工作的全局负责人,他还要安排工作进程、分析技术难点、协调攻关任务……他开始“玩命”了,创造出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两年,长期实行611工作制(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时)的“惊人纪录”。在贾晓洪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的工作激情无以克制,什么时候完成了任务,什么时候大家相拥高呼,一醉方休。贾晓洪说,他们长年累月“泡”在任务上,开始爱人还有所怨言,不太理解,后来看到领导的关怀和社会的期盼,想到国家的急需,现在也完全支持了。

荣誉不是勇士前进的终点。在最近一次试验庆功会上,贾晓洪动情地对同事们说,“形势逼人,国家急需,回去以后我们要继续玩命干!”一句简单的“玩命干”,饱含了多少豪情壮志!

百尺竿头再攀登

从设计员到班组长,再到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和党支部书记,贾晓洪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但用他的话来说,一个人获得荣誉不难,难的是带领一个团队走向成功。随着中国空空导弹事业的发展,科研队伍也逐渐壮大,制导控制系统研究所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成如今120多人、拥有导航、制导、控制及仿真等国家高精尖技术的专业研究所,如何带领这样一支队伍创造辉煌,对贾晓洪来说确实是个考验。

促进专业发展、提升设计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制导舱科研技改建设项目,包括红外数字化制导舱试验室建设、制导舱静态测试系统改造、弹载软件开发平台建设以及制导舱动态测试平台研制等,深化了红外导弹制导控制系统专业研究手段的建设和发展。

他还大力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实现团队可持续发展。在他的关注下,研究所的青年职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巾帼建功标兵”、“青年岗位成才标兵”、“模范青年”纷纷涌现,有效地保障了研究所科研任务的完成,为此,制导控制系统研究所连续3年荣获研究院“先进单位”、“优胜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他们在班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8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QC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对贾晓洪努力的肯定。

不懈的努力造就成功,无私的奉献谱写辉煌。贾晓洪在中国空空导弹的铸箭队伍里只是繁星中的一点,但这颗星,折射出中国空空导弹30年来蓬勃发展的不凡篇章。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奋战在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中,面对艰巨的任务,贾晓洪的言语充满豪迈:“乘风破浪会有时,百尺竿头再攀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