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机制治校 靠特色取胜

2008-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陈大斌 徐华 我有话说
在扬州,提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地方政府,都有共同的评价:这是一所年轻但很成熟的高校。年轻是因为该学院建校不过三十年,成熟是其办学机制和学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走高,“一点也不比其他老牌职业技术学院差”。如同扬州这个城市的朴素与淡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
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谈起发展的秘诀,该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说:“关键还是我们的机制新,培养的人才专,闯出了一条办学新路。”

弘扬人文展现特长

徜徉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宁静的校园中,从音乐作息铃声到实训中心职业氛围的营造,从校园人工湖到小小一块警示牌,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关怀,优雅的校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独特功效。该院一支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个周末都会走上街头、走进社区,用自身的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视野突破学校围墙,认识纷繁发展的社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很注重让学生广泛参加多种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等活动,该学院团委书记刘晓明告诉记者:“这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和心理抗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对于他们今后求职就业都是很有好处的。”多年来,该学院组织的各种学生代表队、校园文艺团体以及学生社团等,在省市级和国家级的各类竞赛活动中频获大奖:在2006年“华昌杯”全国首届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中,该学院获得华东区团体二等奖、全国团体二等奖;在2007年“渤化杯”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高级组团体二等奖;在2007年第三届“中控杯”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高级组团体三等奖。2008年6月,由该校电子系师生代表组成的三个代表队首次参加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2008年,该校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个、江苏赛区三等奖1个,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

30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践行着一个承诺,“厚德强能、笃学创新”,恪守立足服务地方,抢抓机遇,推进快速发展的办学传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办学水平,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实际的专业培养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地区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学院也因此而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校、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2006年和2007年连续获得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还获得扬州市先进基层党校和扬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该学院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在江苏省高职高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校企联动创造双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公室张进林主任说:“因为贯彻‘围绕市场办学校,依托行业设专业,根据目标定课程,强化素质育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加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建设与发展,以服务社会尤其是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石油化工为特色,以校企结合为途径’的办学指导思想,我们的学生就业,比一般兄弟学校要好得多。”

为了让学生们在找工作时,不会因为缺乏实际经验而吃“闭门羹”,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采取思想引导与专业知识及技能相结合的措施和方法,推出“技能导师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工程技能证书的“双师型”教授、副教授或讲师担任导师,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专业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技能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学习环节。

“虽然我们是专科学校,但是电子信息工程系也有导师制,让我们专科生也享受到了本科生、研究生的待遇。”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倪永宏主任告诉记者。该学院教务处处长傅伟也介绍道,在导师指导形式上,学院以“一对多”为基础逐步拓展到“多对多”形式,保证导师制取得切实效果;在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既可以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利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沟通;在学分制条件下,导师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子班”、“扬农班”和“漆器班”的名气众人皆知,而且口碑一直顶呱呱。记者不解为何几个班级不按照专业称呼,却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该班刘同学口中才得知,原来,这些班级分别是:该学院与中国制药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的“扬子班”;与扬州农药化学集团组建“扬农班”;与扬州漆器厂合作组建“漆器班”,这些“班”的开设,实现了培养过程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除此以外,该学院还与江苏省许多企业,尤其是石化行业的企业,在学生实习、企业职工技术培训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校企合作的模式。同时,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一直致力于在技能培养、课程改革、实训条件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新型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为途径,以职场化实训装置建设为手段,达到了“互惠、共赢”的目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新型机制的大力推行,极大地提升了该校人才培养水平,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该校的社会声誉。

校企联合推动了科研模式的创新,锤炼了教师,近而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新科说:“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凭着石油化工等专业的科研优势,我们与镇江森和公司、扬州三笑集团等合作研发项目,使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

校园建设与时俱进

1978年在国家改革开放,急需技术人才的背景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该学院党委书记曹雨平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们期间几度更名、数易校址,历经磨练,经历过多次合并整合。”如今,该学院已成为以工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配套与协调发展的苏中地区最大的一所工业类职业技术学院。

走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清新的花香迎面扑来,整洁的道路和齐整的绿化带看起来十分舒心。随行的老师们介绍说,现在全校在校生有1万余人,教职工500余名,虽然人数算多的,但是校园里不但整洁,而且安静。“扬州这个古老的文明城市刚刚又获得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我们在这块土地上,行为举止就要与这个城市相称。”老师们笑着说。

据随行的老师介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生活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施先进,拥有200多个标准教室、39个多媒体教室和8个语音室;图文信息大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立了技术领先的无线网络;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7.2万册,电子期刊、杂志100.9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83万元。先后建成了化学工程、化学应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建筑工程和商务6大实训中心,共52个实验实训室。经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批准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有6个,被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为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具备了初、中、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资格。

合格的硬件条件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校现设有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基础部、社会科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总计38个专业,其中石油化工以及为其服务的专业已达到20个,占该校专业数的59%。此外,该校还有6个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类专业为主线,机械、电子和建筑类专业为主要支撑的专业群,逐步建立了以三年制高职为主体,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格局。该学院的学生生源也由单一省份扩大到以江苏省为主,其他18个省份为辅,开始了国际合作办学和国际化开放办学之路,并先后与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等国高校及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合作办学。

优良的师资队伍也是该学院发展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关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通过外引内培,精心打造出一支“双师、双证”的师资队伍。目前该校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117人;双师型教师占72%;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22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