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康伟业 人才优先

2008-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才工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提出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一直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一次次新提法,不仅凸显了我国人才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日臻成熟,更是我国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新发展:人才上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层面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是一位从事人事人才研究近30年的著名人才专家。自1979年以来,这位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人才专家,在以人事人才研究超前著称的上海,主持了40多项国家和上海市有关人才人事方面的重大软科学项目研究,撰述了17部人才和人事方面的著作,发表了200多篇人才研究文章。近日,记者采访了在京参加《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编制工作的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组、文件起草组专家沈荣华研究员。

从2003年起,沈荣华就参加了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等诸多重要工作,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近几年来,中央的人才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个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沈荣华认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主要体现为:在全党、全国、全军和全社会,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观点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观点。这三个重要观点,核心是人才强国,她是我国人才工作的最高理念。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也是从尊重人才、解放人才开始的。然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都没有把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人才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2002年7月,中央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3年12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我们党和新中国历史上都是第一次。会上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200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5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

……

一直从事人才和经济发展相关研究的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叶仁荪说,我国人才工作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人才工作开始上升到党和国家的战略层面,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已经告别了过去“见物不见人”的时代,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本,把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可以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优势,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一个人才优先发展的时代已经来到。

新高度:人才凸显强国、强党、兴国、执政的重要性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我国的人才工作从制度建设到环境营造,从队伍建设到能力建设、从人才工作理念到人才工作地位、从人才队伍数量到人才队伍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

中央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人才工作局,履行人才工作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工作协调等职责。各级党委把人才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近85%的地(市)组织部门建立了专门人才工作机构,78.8%的县(市、区)组织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已经形成。

目前,在全党以及全社会,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深入人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正在产生出巨大效应……

――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至2007年10月底,全国公务员达617.2万人;至2006年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475.6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达450.4万人。截至2006年,我国已有两院院士140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4万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总数3307人。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为1450万人。2006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高层次人才作用凸显。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载人航天、三峡工程、杂交水稻、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以袁隆平、吴文俊、王选、黄昆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级专家群体,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顺利实施;以聘用制改革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开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用人机制更加灵活。目前,全国已有65万个单位推行了聘用合同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51%。

――坚持市场导向,人才管理机制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的观念悄然变化,求职找市场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已被整个社会所接纳。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登记求职人员7951万人次,成功介绍3994万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春晖计划”等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凝聚效应。中央和各地各部门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实施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一大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约106.7万人,学成回国人员近27.5万人。2004年至2006年引进外国和港澳台专家约134.2万人次。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首次把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对人才工作不仅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还明确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教授称,这是新时期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凸显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实现科学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

今年2月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中央再度强调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中国人民大学林新奇教授认为,这是继“四个尊重”、“第一资源”等提法后,显示出党中央对我国人才地位的进一步强化,不仅强调了人才兴国、强国,也突出了强党、执政的重要性,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为全面推进小康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