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金湾:让教育托起美好的未来

2008-11-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在金湾人的心目中,教育并没有因为社会转型期的浮躁、世俗和功利而黯然失色,它仍然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金湾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付出和诲人不倦的艰辛中,尽情体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动,洋溢着汗水换取成功的快乐,实践着“让

每一所学校都精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的教育理想。

“外引内培”是金湾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一条根本性措施。今年5月,副区长陈静亲自率领求贤若渴的金湾区教育局长、人事局长和校长们,前往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湖南师大、北师大等“211高校”,面试和选拔了20名优秀师资人才,包括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特级教师。胡海建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来,金湾区教育局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开设的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为他们那些办在镇村里的中小学培养了26位教育教学管理骨干,他们通过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把一批学历高、能力强、年轻有为的骨干提拔到了镇村学校的管理岗位上。他们向全国各省市招聘的206名优秀教师全部充实到镇村学校,选派了16名校长到珠海市及香州区的中小学名校挂职副校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方法。金湾区教育局对全体教研人员每学年举办了两次为期一个月的局长“听课月”活动,选派了15位教学专家到15所镇村小学进行“捆绑蹲点”服务,选派了20名首席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为镇村学校上示范课、指导课180多人次,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教学视导”、“金湾教育论坛”、“名师送教”,保障和指导镇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教研教学,在全区开展“铸师魂、练师功、磨师艺、树师表”大练教师基本功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新教师上岗培训、见习期培训和镇村教师培训。

“鱼虽小无畏可入湖海江河,林不大有志能出鲲鹏鹰鹤。”这幅出自复旦大学吴志明教授和加拿大知名学者陈捷先教授之手的对联,赞美的是一所办在村庄里仅有6个教学班、268名孩子的鱼林小学。

2005年3月,三灶中心小学副校长李湘云上任鱼林小学校长时,不禁心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中国偏远农村中诸多村办学校的封闭和落后状况这里全都具备,村级小学里的12名教师中有3名是临时聘请的代课教师,唯一的英语教师覃国枚同时要承担六个年级的英语课,而学生多数不能坚持正常上课,更遑论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不拖金湾创建教育强区的后腿,要么学校撤并停办,那将意味着至少有百十名偏远村庄的孩子因为路远不便而失学;要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去创造“野麻雀”变成“金凤凰”的奇迹!性格倔强的李湘云校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在金湾区教育局、三灶镇委镇政府和鱼林村委会的支持下,李湘云选调和聘请了包括音体美电脑英语等专业在内的7名师资,争取到了50万元的教育追加拨款和90万元的社会捐助,还成立了鱼林小学奖教奖学基金。

基本的办学条件有了,可突破口在哪里?李湘云决定从乡村孩子淳朴好动、吃苦耐劳、性格顽强的特点出发,狠抓文明礼仪教育,主打体育牌,从磨练乡村孩子的意志力和干干净净、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行为品德入手,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打造一个偏远村庄小学的范本。

鱼林小学的变化着实让曾经来过这里的人们感到惊异。半山腰上的田径场整天龙腾虎跃、沙石飞扬,绿树掩映的教学楼里,师生们手不释卷、书声琅琅。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少年竞技竞赛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留下鱼林小学师生踊跃参赛的记录和不俗的成绩。从少年田径赛全区第一、足球赛全市第一,到代表珠海足球队征战全国和国际少年足球“达能杯”大赛摘取金牌、银牌,李湘云一次次为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农家孩子而自豪得流泪。2006年在上海卢湾体育场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少年足球队的争夺战中,谁也无法想象,这些来自南国边陲小渔村的孩子们是怎样在一无教练辅导,二无替补队员的情况下,以皮肤最黑、个头最矮而绿茵场上拼抢最顽强的形象,在全国少年足球大赛角逐场上赢得了属于金湾教育的胜利。

李湘云向记者回忆说,他是在鱼林小学六年级全部20多个男生中挑选出10名参赛队员的,可比赛前的骨龄测试使3名不满12岁队员的参赛资格又被取消了。而参赛的小勇士们一路不畏强手,从全国赛区的选拔赛、半决赛直至打进总决赛,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从此成为激励鱼林小学全体师生在通向金湾名校的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深入了解了鱼林小学先后荣获珠海市体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以及师生们多次夺取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和语数英、电脑、美术等学科比赛一二三等奖的奇迹后,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邬向明、珠海市教研中心主任王卫国评价说,这真是一所令人感动的学校。其实,感动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包括这里的每一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记者在随李湘云校长家访时,遇到来自湛江吴川县农村的外来工李士坤一家,为感谢学校将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绿茵场上的运动健将,夫妻俩三年多来义务为学校修水电、搞卫生、养护苗圃,种树铺路,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还从他们打零散工的辛苦收入中拿出1000元来捐献给学校。

“金湾21所中小学越来越彰显着各自特色化鲜明的教育创新成果”。先后执掌金海岸中学、红旗中学和平沙一中素质教育发展重任的劳强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科研兴校的榜样金海岸中学,生物教师华跃进成为国内学术界揭开食虫植物猪笼草神秘面纱的第一人,他的猪笼草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红旗中学的艺术与英语教育特色,平沙一中的因材施教和分层教育特色等,都是每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而进行的积极有效探索的成果。记者在采访中还见识了平沙二中师生的“模拟法庭”和法制教育特色、三灶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建、德育治校和“国学”教育特色、金湾一小的和谐校园和“养成教育”特色、三灶中心小学的“以学生为本、快乐学习”教育特色。红旗镇三板小学培养出了荣获首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二胡)金奖和北京第三届少儿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二胡)金奖的“二胡奇才”黄晓晴;三灶镇海澄小学的“白鹤歌舞”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金湾区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实施,各校相继形成了“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文明学校”“艺术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少年军校式特色管理”等办学品牌,初步形成了金湾“一镇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金湾未来的希望所在

“一代农民靠卖地,二代农民靠房租,三代、四代农民就只能靠本事。”在今年春天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金湾人这样看待教育与未来区域发展的关系。在珠三角地区20多年来的工业化浪潮中,金湾区第一代被征地农民几乎都从开发商那里得到了几十万元的土地补偿金,家家都在分得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两栋楼房。得益于邻近各种工业园区和新兴城区的优势,家庭出租屋和村居集体的厂房租金分红由此成为多数第二代金湾失地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与致富捷径。但随着环境资源压力的不断加大和新一轮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来临,进入缩水期的物业租金将越来越难以维系金湾失地农(居)民们早已习惯了的悠闲自在生活。科学发展的金湾正呼唤着新一代高素质产业大军和更多技能性创业人才的出现,教育便成为金湾未来的希望所在。

2006年足球队在上海勇夺全国亚军

“让教育许金湾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用我们的全部热情和心血去缔造自立自强的新一代金湾人!”这是根植于今日金湾教师集体潜意识深处的铮铮誓言,更是他们在面对每一个同学,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时的自觉行动。

三灶初级中学校长唐力要求全校108名教职工首先要学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和他们交朋友,去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发愤图强,决不能为了考分排名,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和放弃思想引领的责任。唐力告诉记者,他们是把80%以上的精力投放在20%的“问题少年”身上,哪怕他们的家长和社会已经对某些积习难改的厌学孩子失去了信心,教育工作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也决不能动摇。

“如果我们轻易放弃了一个问题学生,就等于给社会增加了一个隐患,而挽救和转化一个问题学生,则比多一个学生升学更有意义,也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唐力校长告诉记者,金湾区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教育观:没有每一个家庭的美好未来就没有整个金湾的美好未来,而今天的每一个学生都将至少是擎起金湾一个个幸福家庭的栋梁。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平沙二中、三灶中学和三灶中心小学等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把家长学校办到了村居,让各种名目的鼓励奖、进步奖多过状元奖、优异奖。三灶中学副校长袁根深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两个经常逃学的“打架大王”,经过政教科副主任吴国军老师艰苦耐心的帮助,分别考取了肇庆工业学校和珠海工业学校。平沙二中通过校园“模拟法庭”,让沾染上不良习气的问题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律师、公诉人,让他们从“罪”与“非罪”的自由辩论中从找到做人的底线和学习的动力。据统计,今年金湾区的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5%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达94%以上。

如果说,均衡化解决的主要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话,那么,特色化和优质化则是金湾中小学沿着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道路,进一步实现了金湾教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积极成果和人尽其才的教育理想。金湾区教育局长胡海建从2004年底创建金湾第一所省(市)级等级学校,到2005年初步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从2006年开始提出在更高层次上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到2008年金湾的特色化学校及其特色化学科和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及进一步实行初、高中独立办学和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和新一届珠海市委对珠海“教育强市”与未来“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所寄予的厚望。

“让教育托起金湾美好的未来!”记者从挂在金湾老百姓脸上的喜悦和自信中,看到了金湾教育所创造的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人才储备优势,正在为科学发展的金湾奠定起最为坚实的基础,看到了这里的人们正在用他们推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的实践打造的一个不可多得的“金湾样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