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校作用的最好诠释 党校教师的学习楷模

2008-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可 我有话说
连日来,本报关于浙江省委党校陆立军教授的报道在全国党校系统引起反响。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三位老师,记录了他们的所想所思。

肖勤福(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

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源于知识魅力的共同梦想,就是用自己的才学成就一番功名事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陆立军也在追求

自己的功名事业。但他用十六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功名事业的独特理解:把握时代脉搏,投身实践前沿,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这是今天知识分子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光明大道,谋求的是作为时代主旋律的大事业,开创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功名。这种思想境界,与仅仅在书中追求黄金屋、颜如玉,即用知识为自己博取功名利禄的价值追求,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应该是陆立军成功的不二秘诀、堪为楷模的根本原因。

陆立军在义乌执著的创新历程,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升华。只有真正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自我,走进人民群众,把实践作为理论的起点和归宿,实事求是,才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品德,转化为自己为社会作贡献的才干。陆立军的事迹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新时期理论工作者应当努力做到做好这“两个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升华自己的人生。

陆立军还用自己作为党校教授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党校姓党”的确切含义,这就是把党的理想追求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美统一起来;体现了党校教学的独到优势和生命力,这就是始终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通过创新理论来创新实践。

谢煜桐(中央党校办公厅地方办副主任,法学博士)

作为一名省委党校的教授,陆立军的成长和成功既是对党校作用的最好诠释,也给各级党校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下面是他带给我的两点启示。

一、党校科研的“咨政”作用。关于党校的作用,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在《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增加规定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陆立军教授深入义乌实际,潜心研究义乌市场经济建设的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是对党校推进理论创新以及“咨政”作用的最好诠释。

二、党校教师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党校要突出抓好学风建设。他要求,党校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善于回答学员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力戒照本宣科,无的放矢。陆立军教授治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的研究是联系实际、深入实际的。他扎根义乌16年,行程30万公里,写就的义乌研究“三部曲”,是他致力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韩保江(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看了《光明日报》对陆立军的报道,我很受教育,我在这之前已经对他有所了解。陆立军教授的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国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主要靠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实践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我们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陆立军教授十多年深入义乌,对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义乌研究“三部曲”,对市场经济的普世原理如何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他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我从陆立军身上学到很多,将以他为榜样深入到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作出自己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