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问城市交通管理三对关键词

2008-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金桀 董城 通讯员 张娅婧 我有话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交通拥堵的日趋严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城市交通拥堵也是普遍性难题,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

矛盾:交通需求VS交通供给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成就显著,人均道路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

方米。然而,与此同时,机动车辆的增加更加迅速。

以北京为例,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北京每年用于修路的资金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城市道路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而车辆增长速度为15%,车流量年增长速度更高达18%。从全国来看,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方面是怨声载道的交通拥堵,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涌上街道。据统计,北京市每天上路新车达1000多辆。2007年5月26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300万辆;与此同时,北京市区干道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50%,主要路口严重堵塞的达60%。

城市道路越修,路越堵。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怪圈反映出我国城市交通需求量与交通供给量之间的矛盾。在交通经济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当斯定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对此,城市交通专家、北京市政府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徐康明认为,当一个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和使用频率超过一定程度,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就会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道路的机动车拥堵面会逐渐扩大,拥堵的持续时间会逐渐加长,反映在采用机动车出行的时间会逐渐变长,油耗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城市道路系统处于瘫痪的状态。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不足。专家介绍,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仍不到发达国家的1/3,且远低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的国家畅通工程A类城市一等标准(大于等于16平方米/人)。其次,我国大城市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存在,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观念:修建设施VS完善管理

世界银行有着几十年参与世界各地交通建设的经验,在对大气污染与人类生命安全作了系统评估后,提出了《可持续的交通》的政策报告,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过去强调城市道路要满足车辆无限制增长需要的观念如今已被淘汰,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改善人的交通环境,而非车辆的交通问题”。

这种看法反映了国际上城市交通管理理念的转变: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专家指出,城市交通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统筹考虑。城市交通不是简单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是与整个城市环境、发展目标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专家建议,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要完善交通管理体制,注意各种交通工具配置的合理规划,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建立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比如要建立发达的换乘系统,使公交车与轨道交通、私家车之间能有效衔接;优化路网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的公交线路;重视静态交通建设,在公共交通节点建立大型立体停车场等。

其实,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交通更加通畅,还包括城市环境等多个方面。“限行措施实施这几天,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8%-10%。”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吴烨对记者说,汽车排放物是城市环境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北京市平均每天减排375吨污染物。可以说,“尾号限行”是一项力度较大的环保措施。

措施:经济杠杆VS行政手段

徐康明向记者介绍,像北京这样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国际都市,要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必须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对机动车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国内外许多经验与教训表明,当一个城市采用了这种双管齐下的战略举措,城市的交通问题才能得到缓解。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核心是提升一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徐康明认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可以分成四类:(1)强制性的限行措施;(2)采用经济手段的引导性措施;(3)协调性的措施;(4)民间组织自发性限行措施。“每周少开一天车限行措施”就属于强制性的限行措施。

那么,如何处理日益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与交通拥堵之间的矛盾呢?专家表示,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将机动车的拥有和机动车的使用区别开来。目前,国外许多大城市都意识到解决交通堵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限制小汽车的使用量而非拥有量。

徐康明表示,除了“尾号限行”这类的强制性措施,从国际经验看,运用经济手段来限制机动车的使用也较为常见。像英国的伦敦和新加坡采用的是“拥堵收费”,即在高峰时段对进入市中心区的机动车辆收取高额的费用。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侯忠生也表示赞同。他认为,比如提高中心城区的停车费、收取拥堵费等,在城市交流堵塞严重的繁华中心区域,甚至可适当以更高的停车费用来纾解过高的车流。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会发现出租车占很大比例。如果能够建立统一、方便记忆的叫车电话,有效解决空驶问题,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