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费孝通的师生情

2008-1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柳袁照 我有话说

早就想为费孝通先生写一点文字,他是我们振华学校的校友。

费孝通有两篇回忆老师和母校的文章:《一封未拆的信――纪念老师沈骊英先生》和《念振华母校》。前一篇写于1946年1月11日,后一篇写于上世纪80年

代后期。沈骊英先生是费孝通的启蒙老师之一,1941年新年伊始,费孝通给恩师写信,信寄出后,就屈指数日子,盼望能收到会使他兴奋的回信。但沈老师终于没有收到,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就得到她脑溢血死在实验室的噩耗。

沈骊英是苏州振华女校1922年的学生,后来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经在振华任老师,是中国著名的小麦专家,被称作“麦子女圣”。1946年10月陶行知先生曾到振华中学演讲,向同学介绍自己崇拜的伟大女性,其中一位就是沈骊英。他说:“我知道振华的精神一向是很好,尤其是女子教育一项,振华是数一数二的学校,是苏州第一个学校,也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沈骊英先生由于得到王季玉校长的推荐,出国研究植物的种植及品种改良,那时她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她没放弃学问,同时做着贡献国家的工作及农业研究。她苦心研究,终于获得了一种不怕狂风暴雨的麦子“中晨二十八”。在品种的改良方面,她有着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上世纪40年代,费孝通已是意气风发,但他却惦念着他的沈老师。他说:我一闭眼,还记得这位老师的笑容。一副近视眼,一个拖在脑后梳得松松的髻。她所穿那件红方格子带裙子的衣服,在我印象里是件标准的西装。又说:“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她。”

所以1941年的这一天,费孝通坐在窗边,写了一封将近5张纸的长信,给这位20年没有见过面的老师。他对她说:“当你在试验室里工作得疲乏的时候,你可以想到有一个曾经受过你教育的孩子,为了要对得起他的老师,也在另一个性质不同的试验室里感觉到工作后疲乏的可贵。”

1935年费孝通先生从清华大学毕业,这一年也是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之年,他并且取得了清华公费留学资格。出国前偕王同惠赴广西实地调查,在瑶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费孝通受伤。翌年,费孝通回到家乡吴江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去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秋天,费孝通抵英,师从布・马林诺斯,他根据自己在吴江的调查结果,写出论文《江村经济》,开始了他的宏伟的事业之旅。但在费孝通心中,永远抹不去的是他对沈骊英老师的记忆,是启蒙老师给了他起步的力量。

一个好老师,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为什么费孝通对他的沈老师这样一往情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他说:沈先生教我算学,每次做练习,我总是第一个交卷。习题做快了,又不重看一遍,不免时常把6写成8,2写成3。其实我的心哪里是在做算学?课堂外的世界在招惹我。可怪的是沈先生从来没有打过这个顽皮的手心,或禁闭过这个冒失的孩子。

费孝通一生最喜欢读的书是《爱的教育》。当他经历多年远别,重返苏州,踏进母校的校门时,那书里所流露的人情,原来就是他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他说:“我的母校名叫振华。苏州人大概都知道这学校。现在的校址是织造府。苏州的织造府谁不知道?这就是曹雪芹住过的地方,据说他所描写的大观园就依这个织造府作蓝本的。”是的,母校是学生永远的幸福家园。当说到母校、老师的时候,费孝通总是这样自豪和兴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