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三变

2008-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我有话说

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高楼林立、流光溢彩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变成国家级创新城市;从荒芜的“文化沙漠”,变成欣欣向荣的“文化绿洲”,深圳短短28年发生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也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靓丽窗口。

生产力之变

:从落后渔村到创新之城的飞跃

1978年前,“深圳”还鲜为人知,只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足3万。宝安全县只有224家小工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多数都是些生产木椅板凳和塑料便桶的小作坊,全县的工业总产值只有0.61亿元。

深圳命运的改变从1980年8月26日成立经济特区开始。这一天,鲜为人知的深圳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场”。从此,8万多家香港的“三来一补”企业很快被吸引过罗湖桥,在深圳和珠三角遍地开花。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资金、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深圳,使沉默了上百年的深圳成了中国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风水宝地。

深圳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活力,人均GDP从1979年的606元人民币跃升到2007年的10628美元,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深圳速度”,就是世界对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最形象的褒扬。

30年前,深圳还不能生产一辆自行车。而今天,深圳成了中国的“名牌之都”,人们随便就可以数出一大串“第一”来:华为的交换机多年来全球销量第一;中集集团是全球集装箱行业最大的供应商;深圳有全球最强的计算机配套能力……

深圳巨大的创新能力和活力,获得了国家的充分肯定,2008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城市之变: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的跨越

30年前,作为宝安县城所在地的深圳,城区面积仅有3平方公里。镇内房屋低矮破败,市容环境肮脏杂乱。全镇只有“猪仔街”、“鱼仔街”两条小巷和一条一眼可以望到头的十字街。据一位老深圳人回忆,深圳当年最高的建筑是一幢20多米高的老当铺。

28年前的深圳和一河之隔的香港有天壤之别,而今天的深圳和香港一样,早已经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街道整洁、安居乐业、花团锦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许多人都形容深圳是一座“一夜城”。意思是说深圳仅用28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据统计,从1979年至2007年,深圳共投入基本建设投资4568.5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719.88平方公里;51.1%的城市绿化覆盖率,442个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使得深圳一年四季花红柳绿,天蓝水清;每年新增加的1000万平方米的住房,超过4000幢的高层建筑,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格局和面貌,使深圳成了一个展示世界城市最新建筑风格的博览馆。近年来,深圳获得了一连串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宜居城市”……

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过的渔民村,就是深圳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