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德国退休专家是如何引进的

2008-11-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汤卫城(原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科技参赞)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缺少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在短期内无法培养出国家急需人才。1983年7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为了贯彻小平同志的指示,8、9月间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我也从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回国参加会议。

从1978年

到1983年我一直在国家科委管理对联邦德国的科技合作,有很多机会和联邦德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一些重要企业交往。中国和联邦德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后不久,我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正式成立科技处,设科技参赞。

我到使馆任职参赞后不久,大约在5月,报载德国退休专家组织成立,总部设在科隆。这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日本有退休专家组织“花甲协会”,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当时在我国也已有日本退休专家前来传授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对欧洲国家的情况则一无所知。于是我们立即与德国退休专家组织联系。他们得到联邦政府经济技术部的财政资助,正在筹划向中国派遣退休专家,也正想和中国大使馆建立关系。

在研究贯彻邓小平同志指示“利用外国智力”的会议上,我介绍了德国退休专家组织的情况,引起国内的重视。会后,我又利用在波恩的有利条件,收集西欧各国退休专家组织的情况,供国内参考。退休专家在华服务是义务的,中方只需要提供适当的生活待遇,夫人也可以同来。

1983年年底,第一批退休专家赴武汉市服务,我在大使馆举办招待会送行。后来在这批专家中产生了首位在80年代中期闻名全国的洋厂长,他到武汉后进入武汉柴油机厂指导管理,鉴于他的丰富经历,被任命为厂长。在任职期间,他在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甚至还打开了国外市场,人民日报报道过他的事迹。一直到90年代初,虽然他年事已高,仍和武汉柴油机厂保持着联系。

经国务院协调,与各国退休专家组织的合作,统一由外国专家局归口管理。为了加强与德国退休专家组织的联系,外国专家局还在科隆设立了代表处,袁承愚、朱琪夫妇和梁之滨学长(上世纪50年代公派留学前民主德国)分别出任第一任和第二任代表。在他们的努力下,管理日益规范完善,派到我国的德国退休专家数量逐年增多,涉及机械制造、轻工、啤酒酿造等众多行业,每年有上百位之多,以后又重点派遣汽车配套零部件行业的技术专家来华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从德国引进大众桑塔纳轿车,然而当时我国对于高质量轿车配套零部件制造还比较陌生,建立完整的现代化轿车配套零部件体系是实现轿车国产化的关键。根据需要,德国退休专家组织先后派遣上百位德国退休专家来华工作,解决了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加速了我国汽车国产化的进程。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与外国的合作,其影响和进程延续至今,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本报记者梁捷采访整理)

人物小传:汤卫城,1953年公派赴民主德国留学,1960年初毕业于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学院(现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电气和精密仪器专业,后由国家科委派往我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科技组工作至1966年底。1978年后在国家科委外事局工作。曾任我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科技参赞、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科技成果司司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