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风生水起

2008-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陈国方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西部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今年9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改革试验”成为武汉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关键词。

如何实现改革路径的优化选择,哪些体制机制需要突破,应该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又应该确立哪些试验重点?日前,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武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联合举办的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在武汉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少阶、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萧万钧出席开幕式。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国家国资委党委委员李寿生、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马力强分别代表国家有关部委讲话。高尚全、辜胜阻、牛文元、李扬等著名专家学者,分别就“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武汉第三次站在历史的潮头

“一个城市在30年内3次成为国家改革试点,进入全国改革前沿,确实是难得的机遇。”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顺华介绍说,第一次:1984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在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对武汉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第二次: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批准武汉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改革的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第三次: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面对历史赋予武汉科学发展的重大使命,只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思想解放,只有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更大步伐,才能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才能有效破解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难题。武汉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说,武汉具有区位、产业、科教、生态环境优势,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切实增强改革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郑万通希望武汉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区域;以建设中部地区金融中心和现代金融体系,积极争取设立全国性的节能减排交易市场、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和农村土地综合交易所等为重点,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用好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手段,争取国家优惠政策,促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专家学者探讨“两型社会”

“中国现在有三大经济引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两型社会’试验能不能惊险一跳成为第四大引擎,关键靠自身。武汉要用全球眼光审视自己的经济基础,从而摸清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方向。”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建言武汉改革试验。

范恒山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率先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特色农业;在城市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健全价格约束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工,率先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消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率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在武汉这样一座特大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思路,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减少农民,实现新型城市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认为,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消除城乡差别,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两型社会”建设,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指出,征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他说,在全国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从各省区土地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适度扩大以省区为单位的城市建设用地自主决策权,有区别地松动耕地占补层层平衡的政策约束,特别是淡化都市密集区的确保粮食安全的国家义务,满足合理的城市化建设用地需求,是一项收益大于成本的土地政策调整。

科学发展路径,关键在于资源环境压力下的产业转型。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指出,当前,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他说,针对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武汉当前的问题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必须要推进现有产业升级与抓住新产业机遇。现有的钢铁、汽车、化工等产业要进一步升级,另一方面要抓住新产业的机遇,比如说低碳工业、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等,这都是和“两型社会”的建设相关的新产业,要抓住这些新产业的机遇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指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在当前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市场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应加快推进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和利用机制、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监管体系,配套推进财税、金融、科技、企业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减少政府对资源环境市场体系的直接行政干预,使得市场机制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

国家部委表态支持武汉改革试验

今年8月,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湖北省制订了跨越武汉、鄂州、黄冈3地的规划,力图打造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码头――武汉新港。该港16个项目概算总投资达100多亿元。

交通部总工程师蒋千表示,交通部已拿到关于武汉新港建设的最新报告,如果最新方案得到专家认可,武汉新港即将进入整体实施阶段。交通部将支持武汉建设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引导运输企业正常竞争和互补,促进企业做好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蒋千建议,武汉新港的建设要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通过新港的建设,最终形成武汉城市圈公、铁、水的综合交通网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认为,伴随着应对外部冲击和实体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调整,财政政策下步也会密集出台调整措施。税收方面,增值税的转型推向全国的条件已较成熟。财政收入仍将占到我国GDP的20%,存在减税空间。他建议武汉城市圈的领导层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政策信息,加快准备相关具体项目与实施方案,争取早有突破。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张丽娜表示,武汉城市圈要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应对国际金融风暴的重要政策,武汉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好了,意义重大。她说:“武汉之所以能获批综改试验区,最被看中的就是独特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以及武汉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构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两型社会’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国资委党委委员李寿生说,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骨干,承担实现“两型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走在改革前头,希望在汉的央企带头参加到“两型社会”建设中,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说,试验区应该成为推进集约用地的示范,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议武汉城市圈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安排9个城市的土地资源,研究推进区域性、综合性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资源优势互补,探索出一套新型集约用地模式,促进城市圈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闫金表示,“武汉‘两型社会’改革,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将目标合理数字化,可靠可查”。“要将改革落到实处,就需要更多合理的数据反映问题。这些数据指标在国际上都已有了成熟的模型,可以作为重要参考。”闫金说,这需要对武汉各个相关领域再作更深入的调研分析。

再立潮头武汉应先行先试

“按照国家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的先行先试要求,根据武汉实际,应该选择重点进行突破。”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武汉市政协主席叶金生提出在武汉建节能减排交易市场,设土地综合交易所。进行武汉城市圈内及国内节能减排指标交易,可解决排污与治污成本悬殊不公问题,激励企业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产品技术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土地是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城乡发展的重要资源,培养和完善土地市场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叶金生认为,武汉在改革试验中应着眼于切实解决城乡发展的用地困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设立农村土地综合交易所。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未利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武汉城市圈内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实行统一调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促进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光谷联交所已经建成软硬件平台,能完成主要污染指标权交易”武汉大学教授文建东透露,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方案,定位于全国性交易平台,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排污权交易不仅要解决‘两型社会’环保问题,更要打造全国性污染指标交易中心,形成一个金融交易市场。”文建东介绍,光谷中心的业务中既包括指标权交易、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等单纯的交易业务,也包括节能环保技术交易、环保项目融资业务等衍生性金融服务。

以“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在体制机制创新。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伍新木认为,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是国家设置试验区的根本目的,现阶段体制机制创新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动力。伍新木说,“两型社会”建设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武汉应该要建立起农村的综合交易所,把国家物权法所认可的、宪法所认可的农村的一切权利物化。他说,将农村宅基地物权化,建立农村综合交易所,不仅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交易流转,农民的宅基地、房子等都能在此上市交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