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西:情注民生绘出和谐景

2008-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于敏 本报记者 柳霞 我有话说
行走八桂大地,处处可以感受到一股和谐之风迎面扑来:当失业人员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当低收入家庭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当数以万计的残疾儿童得到救助康复时――他们脸上绽放的如花笑颜,成为壮乡最生动的风景。

民生最

关情。从开通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到加快廉租房建设,从全国首创的五保村建设管理模式到深入人心的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广西,用一项项民生举措,切实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

由是,政府与老百姓的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今日广西,正暖风含情,碧水含笑,一派和谐美景入画来。

和谐是一种成果共享

《尚书・五子之歌》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正是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40岁出头的陈砚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难掩笑意。去年5月,在来宾市兴宾区劳动保障部门帮助下,他如愿得到了一个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摆脱了失业窘境。天,在他的眼里再次变得湛蓝。

陈砚泰只是广西“零就业家庭”再就业人员的一个缩影。2006年始,广西全面启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确保城镇在法定劳动年龄、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家庭成员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

市场保洁员、阳光早餐配送员、报刊销售员……一个个公益性岗位送到了这些就业困难人员的手中。柳州、南宁等地先后开通就业援助呼叫系统,只要就业困难人员拨打“12333”专线电话,很快能实现就业。

在此基础上,广西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想得更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安排就业来,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培养他们自主创业能力,让他们自己能够“造饭碗”,这才是更为积极重要的举措。

大化瑶族自治县乙圩村村民韦艳鲜,现在是小有名气的“就业明星”。在福建一家制衣厂务工的她,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让山里人羡慕不已。“我能够掌握一手过硬的缝纫技术,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多亏了县里免费举办的技能培训!”她深有感触地说。

至2007年底,广西已消除“零就业家庭”18588户,占其总数的99.74%,实现了让“零就业家庭”实现“零的突破”的目标。

和谐是一种幸福感

两千多年前,出自我国思想家孟子之口的“居者有其屋”,如今正在八桂大地上逐渐变为现实。

今年1月16日,在北流市甘村廉租房小区门前的空地上,人们早早地架起了锣鼓,排起了礼花炮,邀请来了醒狮队。这一天,是北流市首批低收入家庭入住新房的喜庆日子。“住这么好的房子,我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咧。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哪!”50多岁的下岗职工谢永红兴奋地说。

谢永红眉眼里流露出来的幸福感,从南宁市51岁残疾人钟惠珍的脸上同样可以读到。以前,她住在一个不到13平方米的单间,只能以公共走廊为厨房,而现在却搬进了龙翔苑小区里的新家,“政府每月给我260元的低保费,除去房租46元,我还有200多元呢。你说,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安居才能乐业。为了让更多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广西积极致力于系统地改善普通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居住、生活条件,并将廉租房保障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截至今年5月底,广西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和64个县均已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全区已落实资金7亿元,已通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30711户,并开工廉租住房项目44.66万平方米。

和谐是一种关爱

“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独孤废疾者皆有所养。”广西各级政府努力践行着这句话。日前,记者走进贺州市清池五保村时,只见许多老人正在享受冬日的暖阳,有的边听收音机边散步,有的围坐在一块悠闲地下棋,一幅宁静、祥和的图景展现在大家眼前。

“真是没想到啊,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有这样的生活!政府管吃管住,还有零花钱,至于生火、做饭这些小事我还做得动,就不麻烦政府了。”65岁的杨作县乐呵呵地说。

和杨作县在一起生活的还有28户五保老人,他们每人每月的供养标准是110元。“清池五保村是全国第一个五保村,我们有责任让老人们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望高镇民政办副主任梁菲动情地说。

从2003 年至今,贺州市共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建成730个五保村,安置五保老人14648名,创造了农村五保户由分散供养变为集中供养的“贺州模式”,被国家民政部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在广西,感到暖心的不仅仅是五保老人们,还有上万名来自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他们曾经是折翼的天使,而今却和同龄人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从去年7月起,广西全面实施“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救助行动”,计划利用2至3年的时间,对全区2万名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实施手术康复救助。截至今年9月,7000多名残疾儿童得到了免费救助。

玉林市博白县12岁的刘瑜,一出生便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父母在家务农,三四万元的手术费对这个家庭来说,犹如天文数字。在“救助行动”的帮助下,刘瑜很快得到了治疗,现在已和正常孩子一样有说有笑。“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救助,孩子不知道还要受多少苦!”刘瑜父亲激动地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